以“远望”“善思”“笃行”三维赋能激活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动能
2024年8月,党中央提出的基层减负工作,丽水市缙云县以“减法”破除繁文缛节的桎梏,用“加法”锻造“好准快新”的效能,在“减”与“增”的辩证统一中,为新时代基层工作立起更高标尺。当前,数字化浪潮正重塑基层治理形态,唯有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扎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将干部效能转化为治理动能,方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装上“核心引擎”。
以“攀高远望”锚定方向,破解基层工作“短视困局”。基层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事业发展的“前沿主战场”,若困于眼前琐碎、囿于局部利益,极易陷入“温水煮青蛙”的被动,出现“解决一个问题,引发一串矛盾”的恶性循环。所谓“远望”,绝非空泛的空想,而是立足群众需求、结合区域实际的“前瞻性布局”——既要着眼乡镇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长远目标,提前谋划新兴领域的发展路径,比如针对山区乡镇特点,提前布局特色农产品电商产业链、生态旅游配套设施,避免同质化竞争;更要洞察群众“急难愁盼”的潜在变化,比如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需求、数字化时代老年人的智能技术适应问题,把服务做在群众开口之前。这份“远见”,需在持续学习中涵养视野,常态化组织基层干部学习政策理论、先进治理经验,拓宽认知边界;在调研走访中把握规律,坚持“脚步向下”,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居民院落,把群众的“心里话”“真诉求”收集起来,转化为前瞻性决策的依据,让基层工作始终紧跟时代步伐、贴合群众期待,以主动作为打破“事后应对”的惯性,为乡镇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以“睹物善思”破解难题,打通政策落地“其中梗阻”。深刻领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远见,基层干部不能做“纸上谈兵”的书生,而要当“接地气”的实践者、“善破题”的攻坚者——既要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在与群众的拉家常中摸清实情,在查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中掌握底数,让政策制定既符合上级要求,又贴合基层实际、满足群众需求;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思践悟”中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针对政策落地中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比如部分惠农政策与山区地理条件不匹配、便民措施与群众生活习惯有差距等,不盲目执行、不机械照搬,而是结合实际优化调整,推动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基层治理等工作从“按部就班”转向“创新突破”。同时,要建立政策落地“回头看”机制,摒弃“浅尝辄止”的浮躁,深挖问题根源、细究政策堵点,广泛收集群众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及时修订完善政策措施,方能让党的方针政策从“文件上”走进“生活里”,从“会议中”落到“行动上”,真正成为惠及群众的“暖心策”。
以“砥砺笃行”践行初心,打造为民服务“新高地”。基层干部是筑牢国家治理“长城”的“硬石头”,而“好准快新”的工作效能,正是“石头”的硬度所在。“好”是服务温度——换位思考体谅群众难处,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代办服务,让政务服务充满人情味;“准”是政策精度——把晦涩的政策条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通过村公告栏、微信群、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清晰解读,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快”是执行速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建立“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工作机制,以高效服务减少群众等待,让群众感受到“立等可取”的便利;“新”是方法活度——依托数字平台搭建“线上+线下”服务矩阵,推广使用政务服务APP、小程序,实现社保缴费、证明办理等高频事项线上办理,同时保留线下服务窗口,满足不同群体的办事需求,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党员干部更需以“赋权确责”破除“躺平心态”,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清单,让“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不一样”;以“率先垂范”摒弃“摆烂思想”,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在前、干在先;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解决民忧,让为民初心在每一次高效服务中落地生根,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远望”定方向、“善思”破难题、“笃行”见实效,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唯有持续以三维赋能锤炼干部队伍、提升治理效能,才能不断破解基层治理中的新老难题,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让基层真正成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王俊维)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