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酸”出圈,诚意动人
一条十几秒的短视频,让贵州一所藏在深山里的凯里动物园意外走红。没有豪华场馆,没有明星动物,甚至连门票都曾可以讲价,可这家动物园却凭着“寒酸”但把动物养得很好的坚守,戳中无数网友的柔软心。当流量涌来、捐款纷至,园长冯元勇的坚守初心更引发了社会对流量和责任的思考。
寒酸的是硬件,富有的是初心。园长冯元勇从中学教师到教育局干部,再到一人身兼园长、售票员、饲养员,人生转折里藏着最朴素的责任与热爱。退休后因喜欢动物来到动物园“再就业”,近十年照顾动物的摸索练就一身专业本领;动物园人流量的减少,他用退休金补贴运营,自己种菜种草喂养动物,即便面临运转困难也始终将养好动物放在首位。这种不逐利、不敷衍的坚守,与当下一些追求噱头、忽视本质的商业业态形成鲜明对比,网友愿意为20元门票隔空买单,为素未谋面的动物园捐款,本质是为这份把平凡事做到极致的初心投票,为不辜负每一个生命的善意点赞。
流量是把双刃剑,平常心对待更显清醒。网友的捐款到账时,园长没有沾沾自喜,反而认为别人挣钱不容易而心生忐忑;游客量暴涨后,园长更没有沉浸流量红利,而是担心游客意外受伤,第一时间请人地毯式排查设施安全。这份清醒戳中很多网红事物红得快、凉得快的痛点,不少地方或个人在流量加持下,要么急功近利透支口碑,要么忽视风险酿成事故,最终让流量沦为“昙花一现”。流量虽能带来关注却不能替代长久责任,园长冯元勇“捐款专款专用”的承诺、“呼吁网友不用再捐”的克制以及对安全问题的谨慎态度,更体现出以严谨管理和务实行动守护动物园的初心。
走红的背后是公众对真实与自然的向往。在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太多商业机构习惯用精致的镜头语言、夸张的营销话术构建完美形象,却往往忽略核心价值的沉淀。人们对凯里动物园情有独钟,一方面因它满足对纯粹善意的向往,没有复杂商业套路和刻意营销包装,只有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温暖;另一方面也因这家藏在深山的小动物园,无意间填补了普通人“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朴素需求。网友对凯里动物园的关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平价民生服务、接地气公共空间的期待,期待更多贴合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空间。
如今凯里动物园的游客仍在增加,而这场走红也许终会热度减退,但社会会从这场“善意狂欢”中汲取力量,多关注藏在深山中的平凡坚守,多支持小而美的民生项目。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转瞬即逝的流量,而是始终不变的初心与责任。(钟逸娟)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