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间的富民密码:偏远乡村文旅发展破局之道
偏远乡村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庄参与三者协同发力。关键在于找到自身的独特灵魂,并建立一套能让当地百姓持续受益的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1.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
精准定位,深入挖掘本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农业生产方式等,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独特卖点。
业态创新,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深度体验项目,如非遗工坊、农耕研学、生态康养、主题民宿、体育赛事等,从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
2.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政府引导,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在交通、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提升体验,改造提升住宿、餐饮、卫生条件,实现网络全覆盖,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系统等,打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3. 创新模式,促进村社参与与利益共享
建立共赢机制,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企业+村集体+村民”等模式,通过资源入股、劳务合作、利润分红等方式,让村民成为参与者、受益者和守护者。
激发内生动力,鼓励本地村民创业、就业,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实现家门口增收。
4. 引育结合,破解人才与资金瓶颈
培育本土人才,对村干部、返乡青年、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本土运营管理人才。
引进专业力量,吸引专业旅游公司、文创团队、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运营,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青年创客返乡创业。
拓宽融资渠道,综合利用产业基金、信贷支持、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5. 强化营销,打造品牌,应对季节性
善用新媒体,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直播等低成本方式,生动展示乡村魅力,制造网络热点。
策划节庆活动,通过举办特色节庆、文化体验活动等,吸引淡季客流,打造“四季皆可游”的全时旅游品牌。
区域联动,与周边知名景区串联成线,融入区域旅游线路,借势发展。(祝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