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高效执法,暖民心获点赞
近日,一段北京交警放行摩托车的视频火爆全网。摩托车主宋先生因母亲离世,为尽早赶回老家见母亲最后一面,将摩托车骑到北京四环上。交警发现并将其拦下后,仅用1分钟的时间询问情况,请示上级,火速放行并进行安慰的行为,既有执法的效率,又有人情的温度,获得网友的点赞。
法律刚性是执法底线,合理共情是温度延伸。行政执法的核心是“法”,法律的刚性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任何执法行为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运行,不可突破制度红线。北京交警拦下四环上的摩托车,本质是对交通法规的严格执行,体现了“法”的严肃性;而在询问得知车主因母亲离世急于回家的特殊情况后,立即请示上级、快速放行并简要安慰,则是在法律允许的裁量空间内融入人文关怀。这种“情”,并非对规则的背离,而是对执法对象合理诉求的尊重,是法律条文之外温度延伸。“情”以“法”为边界,“法”因“情”而更具生命力。
严格执法是秩序保障,温暖执法是信任纽带。“严”与“暖”并非对立,而是执法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面。严格执法是对公共利益的守护,若对违法行为放任不管,法律权威将荡然无存,社会秩序也无从谈起;但执法若仅有“严”而无“暖”,则易陷入机械刻板,甚至引发公众对执法的抵触。交警拦下摩托车,是“严”的体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及时纠正,避免了潜在风险。而1分钟内完成询问、请示、放行并给予安慰,则是“暖”的落地——用高效和同理心消解了车主的焦虑,让执法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而非被对抗。严是“刚”,暖是“柔”,刚柔并济才能既维护规则尊严,又筑牢执法者与公众的信任纽带。
法情兼顾方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行政执法既要实现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达成社会的价值认同。若单纯强调“法”与“严”,可能导致“案结事不了”,甚至激化矛盾。若过度侧重“情”与“暖”,则可能模糊规则边界,损害公平正义。北京交警的处理方式,既通过拦截执法彰显了交通法规的严肃性,又通过人性化处置让公众感受到执法的温度,最终以“1分钟高效执法+情感关怀”赢得网友点赞,正是法与情、严与暖辩证统一的生动实践。行政执法不仅要“合法合规”,更要“合情合理”,不仅要“严肃管事”,更要“体贴暖心”。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王偲)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