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尼罗河与长江对话中的澎湃脉动

2025-10-23 16:52:47 | 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万松街道办事处

10月16日,长江云官方微博上一则视频引发热议:一名埃及小伙操着流利的普通话,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与湖北恩施来凤县村民共舞,向世界介绍土家族摆手舞。这场跨越尼罗河与长江的文化对话,不仅是一个“外国友人爱上湖北”的温暖故事,更折射出新时代国家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当文明的对话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奔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更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面向世界的从容姿态。

从“独家传承”到“全民共赏”文化自信。来凤县的摆手堂前,土家儿女在数百年历史的石板地上跳起“顺拐屈膝”的原始舞步。这个曾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舞蹈,如今已突破祭祀仪式的局限,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国庆期间来凤举办的“摆手传情·歌绕武陵”文化周上,上万名参与者用现代广场舞大赛、非遗之夜舞会等形式,让传统舞蹈焕发新生;宜昌三峡人家景区将“长江号子”融入实景演出,让千年航运文化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碰撞;武汉“长江文化艺术季”以“长江”为主题,集结顶尖文艺力量演绎“流动的文明史诗”。这种“老传统新传承”的创新,是对自身传统文化根脉的深刻认知与创造性转化,而这些成功实践也证明,传统文化不再是被独家供奉的“遗产”,而是融入全民生活的“活水”,会生长出穿透时空的力量,成为文化自信最生动的注脚。

从“感受历史”到“情感共鸣”文化传播。埃及小伙的推介视频之所以引发共情,在于他并非官方代言人,而是一个“用脚投票”的文化体验者——他走过湖北的山山水水,尝过热干面的浓香,听过编钟的古韵,最终在摆手舞的节奏里找到了情感共鸣。这种民间自发的传播,恰恰契合了当下中国文化输出的深层逻辑——无需灌输式的“我说你听”,更要互动式的“你我共鸣”。今年以来,湖北的文化宣传正是这一逻辑的生动实践,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湖北非遗“楚式漆器”通过跨境电商走向中东,“金漆镶嵌”技艺与阿拉伯地区的金属工艺产生奇妙呼应。这些事例共同指向一条准则,即文化输出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方在自身语境中找到与中国文化的连接点,正如同土家摆手舞与埃及舞蹈虽源自不同文明,却都以身体的律动传递生命的欢愉,这种跨越地域的情感共振,远比刻意的文化宣讲更具穿透力。

从“产品输出”到“生态构建”文化出海。埃及小伙的故事通过长江云微博迅速传播,背后是数字化技术赋能下的国际传播新生态。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让异国青年的真实体验精准触达目标受众,社交媒体的“用户共创”使普通人的日常分享成为国际传播的沃土良田。中国文化的出海之路,正从单一内容输出转向生态体系构建,逐渐形成"内容-技术-平台-受众"的良性循环。在湖北,这种生态构建也在不断加速,武汉数字创意产业园聚集了百余家文化科技企业,专注于将编钟音乐、楚剧唱腔等转化为数字藏品与游戏音效,传播海外;由武汉艺画开天制作的科幻动画《灵笼》在海外权威评分媒体IMDB上获得9.5分超高评价,打破国产动画出海记录,尤为难得的是,海外上线版本坚持保持中文原声,为中文语境的海外影视作品探索新道路。文化出海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建生态,当数字技术打破时空壁垒,当本土化表达对接国际需求,中国文化便能以更亲和的姿态融入全球文明体系,让世界不仅“看见”中国,更“读懂”中国。

从尼罗河到长江,埃及小伙的摆手舞是一场跨越五千年文明的对话。它告诉我们,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对传统价值的清醒认知;文化输出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在互动中寻找情感共鸣;文化出海不是简单贸易,而是以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看到一个“古老也年轻、独特却包容”的文明,它扎根于五千年的深厚土壤,又生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春风,更绽放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长江这条孕育了璀璨文明的江河,正奔涌向更加辽阔的海洋。(张昱灵)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