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润江城 廉洁沁人心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在于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和奢靡之风、提倡廉洁从政以及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汲取崇德尚廉的思想营养,培养崇尚廉洁的全民意识,打造尚廉戒奢的良好家风,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春风化雨沁人心,让廉风成荫润江城。
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需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营养。把廉政的“大思政课”融入日常生活,把“廉”的道理讲“浅”,把“廉”的制度讲“薄”,把“廉”的文化讲“活”,把“廉”的距离讲“近”。一颗颗“廉”的种子,承载着拼搏进取的使命,秉持着勤政为民的初心,打造“廉者,可辱也”的志向。在武昌区廉政文化公园打造了融“廉政语录、伟人手迹,山水园林”为一体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公园中央树立的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领导成员雕像,配合中共五大会议旧址,弘扬着浓厚的红色廉政文化,主题石上雕刻着的“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多做实事,少说空话”等警示语,将红色廉政之风,在绿树竹林、草长莺飞中沁人心脾。在汉口江滩的廉政教育基地,打造“百廉石”长廊,百廉池,廉政展,展览人物中有颁布《督抚宪约》“平生行止,无一污点”的王安石,撰写《却赠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的张伯行,展览故事寓教于乐,让市民在江滩漫步时,江风徐来,百“廉”齐开,润廉入心。在“悠悠白云千载,翩翩黄鹤归来”的黄鹤楼公园内“精忠报国廉生威”的岳飞亭,见证着千年古城勤政,廉洁,忠诚,忧民的爱国情怀。“典当皮袍来创校”的董必武,“一身旧衣伴入土”的李书城,一条条廉政警语,一幅幅廉政图画,一段段廉洁故事,让廉政教育接地气入民心,让人们在出门买菜、过路加油、古城观光、江滩散步时,感受到廉味浓浓,厚植崇廉尚洁爱国情怀。
俭以养德,杜绝奢靡之风。朴实无华是廉者的必要素质。自古有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代薛瑄“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奢侈是祸患,欲望如深渊。华丽的衣服,漂亮的饰品、满目的奢侈品,垂涎三尺的佳肴,是人所喜好和亲近的,但一心想着吃喝玩乐,人心就如同水流往下注,瀑布奔深谷。“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奢靡之风会侵蚀人的意志,助长人的贪欲。勤俭节约一直是党的传家宝,在党的百年峥嵘岁月中,正是依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渡过一道道难关。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湖北省制止餐饮浪费行业规范(试行)》等地方文件的出台,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武汉以我为荣”文明活动餐桌篇,再次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化“光盘行动”。节俭与奢侈,绝不仅仅是个人生活问题,更关系到党性修养和为政之德。杜绝“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的不良风气,让勤俭节约、爱惜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有着这样的简朴朴素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氛围,清廉作风的形成也就不为难事了,
要涵养良好家风,以家风养廉。《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指出“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廉是天下事、是国事、也是家事。《礼记.大学》写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家风连着党风、社风、社风、民风。在幼儿园,一个孩子问到老师,为什么同时种下的两棵桃树,长得不一样呢?老师回答道:根须不同。“树靠根长,根深叶茂”。正如家风是教育的开端,“不学礼,无以立”。2023年获评孝感清廉家庭的张国胜,正是在父母“家国天下,勤俭持家;酿蜜积善,崇德治家;诗书继世,耕读传家;爱岗敬业,廉洁齐家”的家风家训中,用脚丈量情怀,将一个“三无”村,帮扶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是父慈子孝,清正廉洁的良好榜样。这些年针对打造“既有温度又有尺度”的家风,开展了系列廉政家访、家庭助廉座谈会、征集廉洁家规家训、手写廉洁家书,观看“家风不正”典型案例警示片等清廉家风活动,以树立纯正家风,做好“贤内助”,当好“廉内助”提升家庭助廉的感染力,筑牢正风反腐的家庭防线。
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我们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增强廉洁意识,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守得住底线,经得住考验,始终绷紧廉洁这根弦。(张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