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善讲“三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基层干部扎根农村,言行举止都要采用农村的方式方法,才能融入百姓,真正地走进群众心里去。而面对这些情况,基层干部亟需从思想认识上做出转变,要和老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要与群众说好“三种话”。
一要善讲入乡随俗的老土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可以看出,与老百姓打交道,是开展工作的“重头戏”。尤其在开展矛盾调解、项目征迁等工作时,要入乡随俗,力戒高高在上的“衙门气”,把“大话”“套话”“官话”变成“百姓话”“老土话”“大白话”,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亲热的话,当好老百姓的“翻译官”。干群之间互说“家人话”,这种接“地气”有“底气”的工作方式百姓何尝不欢喜。
二要善讲实事求是的真心话。大道至简,简在求实。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自有明辨是非真假的眼睛。“真心话”不是敷衍应付的迎合,也不是借题发挥的投机,而是掏心窝子、发自肺腑的真办法、实决策。只有经常与群众换位思考,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赢得群众信任,一切基层难事也便成了“纸老虎”。如在解决信访、拆迁、乡村治理等问题时,少点支支吾吾、少些拐弯抹角,多聚焦真现状、多谋划实招硬招、多解决真问题,唯此,才能真正赢民心、顺民意。
三要善讲对症下药的内行话。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作为基层的“一根针”,如何把上级决策部署的众多线条穿起来,十分考验基层干部的能力素养。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学好“看家本领”,把政策熟记于心。深入了解群众的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说内行话、做内行事、成为内行人,真正做到让群众信服,让基层工作如鱼得水、得心应手,避免出现“抓得多,瞎得多”的情况发生。(刘怡晖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