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基层干部要善讲“三话”

2023-05-23 14:58:07 | 来源: 中廉导刊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基层干部扎根农村,言行举止都要采用农村的方式方法,才能融入百姓,真正地走进群众心里去。而面对这些情况,基层干部亟需从思想认识上做出转变,要和老百姓“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要与群众说好“三种话”。

一要善讲入乡随俗的老土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可以看出,与老百姓打交道,是开展工作的“重头戏”。尤其在开展矛盾调解、项目征迁等工作时,要入乡随俗,力戒高高在上的“衙门气”,把“大话”“套话”“官话”变成“百姓话”“老土话”“大白话”,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亲热的话,当好老百姓的“翻译官”。干群之间互说“家人话”,这种接“地气”有“底气”的工作方式百姓何尝不欢喜。

二要善讲实事求是的真心话。大道至简,简在求实。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自有明辨是非真假的眼睛。“真心话”不是敷衍应付的迎合,也不是借题发挥的投机,而是掏心窝子、发自肺腑的真办法、实决策。只有经常与群众换位思考,真正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赢得群众信任,一切基层难事也便成了“纸老虎”。如在解决信访、拆迁、乡村治理等问题时,少点支支吾吾、少些拐弯抹角,多聚焦真现状、多谋划实招硬招、多解决真问题,唯此,才能真正赢民心、顺民意。

三要善讲对症下药的内行话。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作为基层的“一根针”,如何把上级决策部署的众多线条穿起来,十分考验基层干部的能力素养。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必须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学好“看家本领”,把政策熟记于心。深入了解群众的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说内行话、做内行事、成为内行人,真正做到让群众信服,让基层工作如鱼得水、得心应手,避免出现“抓得多,瞎得多”的情况发生。(刘怡晖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