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眼里有光”的基层干部
近日,中央组织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榜样7》专题节目播出,再度掀起向榜样学习的热潮。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同为基层干部,村支书王传喜带领一个脏乱穷差村的“华丽变身”的故事令人钦佩。他那眼里闪着光的模样,值得我们每一个基层人学习。
眼里的光源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梦想伟力。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百年历程,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是理想信念的力量,让千千万万党员以生命赴使命,以鲜血和汗水浇灌出为党为民的沃土。王传喜说:“我当了书记,就一定要带领大家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这便是他的理想信念。王传喜的梦很大,大到要建设以农为本、农文旅融合、多业并举的农村发展新模式;王传喜的梦也很小,小到只希望能让村里老年人都免费入住老年公寓。“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田间地头里的“梦”不分大小,基层干部眼里的“光”始终闪亮。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也好,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也好,都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主阵地,都是我们眼里需要闪烁的那一束“光”。
眼里的光源于寒冬过后扑鼻而来的梅花香气。王传喜在村工作期间,写了190多本工作笔记,字里行间既是一个“脏乱穷差”村变身乡村振兴先进村的故事,也是一名基层干部实干争先,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故事。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难题,王传喜带着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坚持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终于换来了掌声与赞声。他说:“我是共产党员,难题在哪儿,出路就在哪儿”。考验困难常有,但共产党员从不畏惧风险挑战,从不恐慌惊涛骇浪。“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到问题最突出、矛盾最尖锐、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所学指导实践,让实践促进学识,在知行合一中提高本领,努力成为基层治理的行家里手,成为冲锋在前的主力军。
眼里的光源于恪守底线、问心无愧的坦荡公心。“公生明,廉生威”这不仅是王传喜的座右铭,更是他以身作则的行动指南。村里平均分配土地时,他带头要距离村庄最远最差的地;企业老板为“买地办厂”送来200万元时,他严辞拒绝;上级发放补助奖金时,他分文不图全部上交村集体。“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作为基层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人情世故更复杂,只有始终牢记自己的公仆身份,时刻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教诲,手不伸、嘴不馋、心不贪,自觉按照党性原则、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办事,按廉洁要求行事,才能收获群众的信任,才能心无旁骛地同群众敞开“心窝子”拉家常,带着群众蹚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子。(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乌牛街道 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