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当有“竹石”之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郝家桥村考察时强调,重要的是深入调查研究,摸准情况、吃透问题、找到办法、总结经验,持续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总书记也曾经改写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表达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青年党员要想做好基层调查研究,就要像竹子般把根深深扎入基层这片肥沃的土壤,苦下一番拙功,以尚拙之姿砥砺前行,方能不负韶华践行初心使命。
“深入基层不放松”,调查研究需俯下身子摸准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调查研究不是喝茶看报听汇报,而是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坚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用一辆自行车踏遍全县120多个生产大队,在盐碱区经常抓一点碱土放在嘴里品尝,说出咸的是盐,凉丝丝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马尿碱,连盐碱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都目瞪口呆。作为党员干部,无论是各地特色产业发展还是民生政策措施,还是百姓当前的意愿需求,只有脚步踏出办公室外,杜绝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才能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
“立根原在群众中”,调查研究需心入基层吃透问题。调查研究一头连着政策制定,另一头连着社情民意,必须吃透问题,全面兼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看后院和角落,不要只看花瓶和盆景。”作为党员干部,调研时要放开架子张开嘴、深入户中问民情,真正去结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才能听到真话、察到实情,要牢牢掌握调查要点,学会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解除思维定式,避免以偏概全。同时,要甘当基层“小学生”,常怀“半杯水”心态,向群众请教、向前辈请教,善于“剥丝抽茧”,直击问题本质。
“千磨万击还坚劲”,调查研究需钉入问题找到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梳理汇总调研情况,总体分析面上情况,细致深入剖析具体问题,对能够立即解决的立行立改,对“牛皮糖”式的顽瘴痼疾,要明确“作战目标”,梳理形成相关清单,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对象和完成时限,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土地革命时期,就针对中国农村问题专门做过十几个系统的调查,形成了十几万字的调查报告。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工作时,骑着自行车下乡、进厂、入户,把全县25个乡镇、222个村跑了不止一遍。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问题意识,深入山老区、偏远地带乡镇,探访基层群众,一次不透彻就跑两次,两次不严谨就再去一次,从与群众的交流中,从田间地头的鸟语花香中深挖细找,直至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沈千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