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学习 > 正文

赓续伟大抗战精神,阔步走好新的赶考路

2025-07-13 09:35:40 | 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时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涵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早在明末,就已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国学大师梁启超将爱国情怀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炼警辟的八字句,其意为“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由此可见,爱国情怀这一品质便是所有工作的基石。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空前的危险,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空前高涨,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一座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时代最强音。深深植根于中华广袤的大地,融入中华民族血液里的爱国情怀,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最高度、最集中的发扬,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铸就出时代的丰碑,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它必将推动着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坚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对强的战争,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有着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不屈意志。正因为有了不屈意志,面对强大敌人的进攻,中华儿女才能不畏强暴、奋起抗争、众志成城。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中华民族五千年间历经沉浮却始终薪火相传,绵亘其中的正是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更应大力弘扬这种精神,通过健全激励和保护机制,凝聚起更大的力量,从而实现更大跨越。

弘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抗战时期,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心系祖国命运的中华儿女,正是以这种英雄气概,肩并肩,手挽手,冒着敌人的炮火,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英雄气概都不可或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攀登者们矢志奋勇向前,有力支撑起民族脊梁。“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导航等重大科技工程,突破了技术封锁,彰显了中国力量;青蒿素研发、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新智慧,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力;量子信息、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战略前沿领域,中国人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世界强国同台竞技。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开辟新的道路,在各个领域发出光芒点亮了我们的时代,以实际行动创造着光亮,也为我们创造着时代的希望,更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贡献青春力量。

树立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是中国人民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抗战时期,我们万众一心、共赴国难,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发展时期,我们百折不挠,勇敢在危难中开辟发展道路,自觉为人类和平发展进步贡献民族力量。正是在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鼓舞下,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屈服,而是坚强地挺直脊梁,赢得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的必胜信念,是赢得对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坚强精神防线,是获取抗战胜利的意志保证,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变革创新、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实现理想追求的强大动力。当前,全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这就需要传承和弘扬坚定实现历史使命的意志和信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风雨兼程,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拼搏、不懈奋斗,力争实现全年各项目标,让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从而继续推动我们披荆斩棘向未来。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时代。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当今之中国,正在向世界强国进军的征程中,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更应主动担当时代责任,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用拼搏进取诠释无悔的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的人生。(陈康)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