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人民城市”的新内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
人民主体性新彰显:从参与者到共创者。“人民城市”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强调人民的主体性。“人民建”三字重逾千钧,宣告城市发展主体的历史性位移。当市民从规划图纸的旁观者转变为蓝图设计的执笔人,人民不仅是城市的服务被动接受者,更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参与者,治理协同者。这不仅是参与形式的创新,更是权利结构的深层变革——城市治理从单向度的“政府输出”转向多维度的“人民共治”。主体性的觉醒,让每一条背街小巷的改造都烙印着居民的集体意识,让市民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简单满足,更是精神层面的归属感,安全感,尊严感和幸福感的高质量满足。
人民中心位新实践:民生关切落地生根。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会议部署的七大任务,编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经纬,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将民生改善、居民满意度置于核心位置,将创新生态培育与新生态培育与新质生产力结合,使市民成为创新红利的共享者;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中村改造,打造优质生活圈服务,将民生底线转化为品质基线;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扭转生态环境的次生伤害,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使城市成为健康呼吸共同体;突破灾害应对的被动模式,通过基础设施设施升级,限高政策,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等,将安全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加强对历史文脉保护与市民素质提高,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完善服务热线等机制,数字治理,高效解决群问题。
人民幸福感新阶段:公平正义照亮新城市。“人民城市”重视城市发展中的包容与共享,强调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指引我国城市发展更注重构建广泛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使不同群体可以在合作中发展、在包容中互相增益。而这要求发展的光谱必须覆盖每一个群体,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一座伟大城市的标志,在于其繁华处不灭的市井灯火,地标旁留存的书报温情。当发展成果成为全民共享的彩虹桥,城市才能真正成为文明进步的灯塔。
当每一盏街灯为夜归人而亮,当每一处空间为普通人共享,当每一段历史记忆被用心珍藏,城市才真正成为承载人民美好生活的温暖容器。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作为核心理念,一场关于城市发展逻辑的根本性变革已悄然开启,让我们静候其开花结果。(谢依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