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把钥匙”看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突围
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派出所,民警胡志红用700余把带有定位功能的钥匙让社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告别走失风险。不仅如此,他通过抖音宣传、跨省寄送,将服务延伸至全国30个省市。一把小小的钥匙,不仅是一个民警的个人善举,更是一个城市在老龄化浪潮中探索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
直面问题症结,为老人点亮回家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老龄化社会的“沉默群体”。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85岁后患病率高达20%~30%,而武汉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仅胡志红负责的社区就有38位患者。这些老人常因记忆障碍、失语等问题走失,而传统寻人方式只能依赖警力、监控和家属自发寻找,耗时耗力且效果有限。胡志红捕捉到这一工作痛点,变被动为主动,将“事后救援”转为“事前预防”。他自费学习定位设备技术,推动公安部门开展试点。走家串户登记信息,手把手教家属使用设备,还为独居老人设计更牢固的挂绳,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找到了基层精细化治理的“金钥匙”。
借助智能科技,为设备增添新温度。“回家的钥匙”能够从武汉一个社区跨省域辐射至全国,关键在于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通过添加手机实时追踪和二维码扫描等功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救助,大大降低了寻人成本,提升了救援效率。更难得的是,胡志红通过抖音、微信群分享使用经验,将冷冰冰的设备转化为有温度的社区联结。这一生动案例体现了在基层治理中,科技应用必须以“人”为尺度,既要“可用”更要“好用”。科技的温度,不在于参数多先进,而在于能否真正融入老人的生活场景,成为他们安心的依靠。
联结地域纽带,为治理拓展新维度。胡志红说:“先守好家门口的老人,再帮更多人。”他通过抖音宣传、跨省寄送设备,将700余把钥匙带着武汉的温度寄往全国,通过建立跨区走失老人协查机制,用信息共享缩短寻人时间。这些创新背后,是基层工作者对“治理责任”的深刻理解:治理不是画地为牢,而是既要像钉子一样扎根社区,解决好每一户的“急难愁盼”;又要像蒲公英一样播撒温暖,推动同类问题的系统性破解。
从常青花园到牡丹江,从社区警务室到抖音直播间,基层治理的精细化,不在于文件里的宏大叙事,而在于对个体困境的感同身受与创造性回应。在老龄化加速的今天,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更多“胡志红”,他们可能是社区民警、网格员,或是普通志愿者,但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愿意俯身倾听、敢于创新突破、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这样的基层治理,才能真正托起“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住有所居”的幸福底色。(彭晓银)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