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振兴路上,基层干部当有“三头六臂”

2025-07-31 17:01:43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广度乡人民政府

往日泥泞的村路,如今坦途如砥;从前凋敝的庭院,此刻花木扶疏……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总令人心生暖意。然而这每一寸土地上的生机与希望,皆非凭空而来,而是广大基层干部以“三头六臂”之能,在田野里日夜耕耘、在困局中奋力开拓的硕果。

“脚底沾泥”,方知泥土温度。乡村的振兴,首先离不开干部们双脚深深扎根于田埂阡陌之间。这双脚,需踏破门槛、踏进心坎,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听懂乡亲们的“心里话”,方能准确掌握那“原汁原味”的村情民意。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干部若只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何异于隔岸观火?只有在那些田垄之上、在农家院落之中,在日复一日与群众促膝而谈的真诚交流里,才能把准群众脉搏,摸透乡村实情,进而找准发展的“穴位”与“痛点”,制定出接地气、有实效的振兴方案。

“手中有策”,才能破解难题。乡村振兴征途上,产业如何兴?人才如何聚?生态如何护?桩桩件件皆是复杂考题。基层干部需练就“多面手”的本领,既需有“妙手”化解矛盾,也要有“巧手”点燃希望。比如,面对农产品销售困境,有的干部化身“带货主播”,为村民打通销路;面对邻里纠纷,干部们又常是调解行家,在法理人情中寻求平衡点。他们善借“他山之石”,又勇于在“无人区”大胆探索,在政策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座通达桥梁。正是这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与智慧,将乡村发展中的“绊脚石”,点化为可攀越的“垫脚石”。

“心中有光”,照亮振兴航程。基层工作苦累交织,待遇不高、条件艰苦、任务繁重,有时甚至面临误解。支撑他们披星戴月、无怨无悔的,是那份“但愿苍生俱饱暖”的赤诚情怀。那些在田间地头被烈日晒黑的面庞,那些在防汛抗旱一线被雨水淋透的衣衫,那些因牵挂村民而深夜不熄的灯光……皆是无声却最有力的誓言。这腔热忱,是支撑他们面对艰难险阻时不屈不挠的力量源泉,也是点燃乡村希望的最宝贵火种。(郑玲玲)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