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谱写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篇章

——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

2025-11-21 09:56:38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健跳镇人民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十五五"时期必须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凸显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极端重要性。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

一、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产业"主引擎"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必须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同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浙江等地探索的"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模式,正是将实验室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有效驱动产业能级跃升的生动实践。

二、注重因地制宜,下好区域"精准棋"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搞"一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自身优势与短板,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和比较优势。东部沿海地区可依托其人才、资本和技术集聚优势,大力发展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中部地区可立足制造业基础,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西部地区则可依托能源、资源等条件,探索特色化、绿色化的发展路径。这种错位发展、各展所长的格局,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

三、强化系统观念,打出转型"组合拳"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要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用高新技术和数智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决不能将其简单视为"低端产业"而一退了之。另一方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前瞻眼光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这一"转型、培育、前瞻"并举的策略,体现了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确保我国产业体系始终保持韧性与活力的关键所在。

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强大动力,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战略支撑,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吴侃伦)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