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脉到未来:缙云黄帝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多维发展
丽水市缙云县作为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其黄帝祭祀传统始于东晋,是南方黄帝文化的核心载体。黄帝是中华文化的拓荒者,以其启迪文明、开辟鸿蒙为典型特征的制作与发明,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黄帝文化不仅是缙云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国际传播的重要资源,也是浙江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的示范地,对国家来说更是发挥着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明认同的纽带作用。
根脉:缙云黄帝文化的历史溯源与精神内核。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缙云县始建于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以境内有古缙云山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在缙云山铸鼎炼丹、驭龙升天,因此缙云与黄帝紧密相连。相传轩辕黄帝平定中原、建政安邦后,率文臣武将南巡,被好溪之畔的擎天石柱所震撼,便在此铸鼎炼丹。从东晋民间祭典到现代省级公祭,缙云黄帝祭祀已有1600年历史之久。黄帝文化是祖根文化、人本思想、开放气魄的现代诠释。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再进一步,《史记》记载,黄帝尊为天子,“监于万国”,设官“以治民”,并创制文化,“抚万民,度四方”。《尚书·尧典》之中:“克明均(俊)得(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庸(雍)。”黄帝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直至今天依然熠熠生辉,通过挖掘提炼可以发挥以文育人、以文兴城的作用。
发展:创新驱动的多维实践。将黄帝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核转化成为缙云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品质,成为山水文化名城的底色。可在中学开设相关课程,传授技艺与精神。其次,产业融合与IP活化。做好以黄帝文化为品牌的文旅文章,通过“把仙气带回家”文创品牌带动周边居民增收致富,打造轩辕文化街,通过吃、住、行、游一体化,沉浸式体验文化。打通农业提质升级转化路径,通过举办轩辕黄帝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推广缙云烧饼、缙云爽面、缙云茭白、缙云黄茶等,加入“三地共祭”主题菜:如“太牢献”,象征缙云、黄陵、新郑三地共祭黄帝。提升仪式感,在宴席中加入“击鼓鸣钟”“敬献三牲”等仪式环节,搭配黄帝祠宇的祭祀祈福表演,增强沉浸感。最后,将缙云打造成为内地与台湾交往交流交融的基地。浙江缙云所代表的南方黄帝文化,具有与台湾同胞血缘相亲、商缘相连、法缘相循、情缘相通的四大优势,以“寻根问祖,两岸共祭”为主题,凝聚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文化向心力与共识。
南北交融:与陕西、河南黄帝祭祀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格局。如今,缙云黄帝祭祀在国际影响力上对比陕西、河南有所差距。未来,应当在交融共生中突出缙云的特色,走差异化发展路径。中国南北黄帝文化圈差异显著:北方以陕西黄陵、河南新郑为核心,依托黄河流域 “黄土文明”,强调黄帝作为华夏始祖的正统性与儒家色彩,祭祀庄重且具官方主导性;南方以浙江缙云为代表,其渊源可追溯至东晋郭璞记载及唐代《史记正义》,称黄帝曾在此炼丹升仙,作为全国唯一以黄帝名号命名的县,文化叙事侧重道教与南方“巫文化”传统,如 “三天子都”“龙须草”等传说,融合道家思想与巫术,具浪漫主义色彩。缙云可通过“儒道互补”塑造国际品牌,既保留南方特色,又融入中华文化主流。未来可与北方联动形成“中华黄帝文化共同体”,并加强先秦史学与考古学支撑,提升学术公信力。(王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