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反腐倡廉 > 警钟长鸣 > 正文

地方引才切忌“走马观花”

2025-10-16 09:15:03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委组织部

做好新时代地方人才工作,必须跳出“重形式、轻实效”的误区,以筑牢“四关”为抓手,推动人才资源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筑牢“政绩关”:摒弃速成思维,锚定长远导向。地方党委政府要破除“速成思维”,深刻认识人才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属性,将“是否推动产业升级、是否解决发展难题、是否培育创新动能”作为衡量人才工作成效的核心标准。优化政绩考核体系,减少对签约数量、引才数量等表面指标的侧重,增加成果转化效益、人才贡献度等长效指标权重,引导干部沉下心来抓人才、谋长远,为产学研深度融合预留充足的培育周期与发展空间。

严守“质量关”:强化闭环管理,聚焦履约实效。推动人才合作从“重签约”向“重履约”“重实效”转变,建立“签约——推进——评估——退出”全链条管理机制。明确合作项目的技术指标、成果目标、时间节点,定期开展跟踪评估,重点核查技术攻关进展、成果落地情况、人才培养成效,对长期无实质进展、仅停留在协议层面的“空壳项目”,及时启动清理退出程序,避免资源空耗。

夯实“生态关”:优化服务保障,搭建协同平台。地方政府要树立全周期人才服务理念,在政策支持上做“加法”,出台成果转化奖励、科研经费配套等激励政策;在服务保障上做“减法”,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在创新文化上做“乘法”,营造尊重科学、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尤其要搭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搭台”的协同机制,推动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能力精准对接,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拧紧“责任关”:健全约束机制,强化主体担当。高校、科研院所要优化考核机制,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作为核心指标,倒逼科研人员聚焦真需求、开展真合作。同时,为科研人员建立产学研合作诚信档案,将项目履约情况纳入政治品德考核范畴。科研人员作为合作主体,应主动摒弃功利思维,树立契约精神与责任意识,认真完成科研项目,对因客观因素无法推进的项目,要及时按照约定予以说明。地方政府要规范科研项目管理,对无故停滞、敷衍塞责的项目,应明确责任追究办法。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地方引才工作若陷入“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不仅浪费宝贵资源,更会错失发展机遇。唯有筑牢“四关”,摒弃急功近利思想,沉下心抓实效、建长效,才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郝瑞)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