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反腐倡廉 > 警钟长鸣 > 正文

以史为鉴,砺行致远:坚决不做糊涂昏官

2025-09-08 15:25:50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史志研究室

历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记录着无数王朝兴衰更迭的轨迹。纵观中国历代治乱循环,官吏的贤愚清浊往往是决定政权存续的关键因素。新时代的干部当时刻以史为镜,常怀敬畏之心,坚决不做麻木不仁、办事糊涂的昏官。

历史昭示我们,昏官之害甚于猛虎。南宋末年,贾似道专权误国,面对元军压境仍醉心享乐,终致崖山之悲;明代中后期,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卖官鬻爵,使得国势日衰;清乾隆年间,和珅贪墨横行,百官噤若寒蝉,埋下王朝衰败的伏笔。这些昏官庸吏或沉溺私利,罔顾公益;或敷衍塞责,不思进取;或欺上瞒下,掩饰过错。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导致政务废弛、效率低下,更引发民怨沸腾,动摇统治根基。正如《荀子·君道》所言“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官吏的清明与否,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与国家的兴衰。

昏官现象的产生,既有个人修养的缺失,也有制度环境的因素。科举制度后期,八股取士造就了一批只会空谈、缺乏实能的官员;官场中“多磕头少说话”的庸俗哲学,使得明哲保身成为不少人的为官之道;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更为昏官提供了生存土壤。这些历史教训警示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这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以史为鉴,深刻认识到:麻木不仁就会脱离群众,办事糊涂就会贻误时机。每一位干部都应当常怀“三省吾身”的自觉,提升“政治三力”,锤炼过硬本领,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永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的品行与能力,直接影响一方风气与发展。我们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畅通能上能下渠道,让昏官无处藏身,让贤能大有可为。同时,干部自身也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在实践锤炼中增长才干,真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教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摒弃昏官作风,争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新时代好干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回报人民期待,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篇章。(高慧慧)

【责任编辑:周小亮】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