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反腐倡廉 > 警钟长鸣 > 正文

厉行节约,转作风树新风

2025-07-24 16:37:45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组织部

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定导航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应运而生,其不仅是一项严格的纪律条例,更是执政伦理的鲜明刻度。它如警世钟长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宏大叙事中刻下深刻印记;它更是风向标,引领着党政机关的作风转变与价值重塑——其深意远在“节约”二字之外,指向的是政治伦理的重建、治理能力的跃升与执政根基的巩固。

条例的锋芒所向,首先在于对机关日常运转中种种浪费积弊的精准除疴,是行为层面的重塑。它并非空洞口号,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硬约束:餐饮接待方面,它严格框定标准、控限陪餐人数,刹住了“舌尖上”的奢靡之风;公务出行领域,它严控规格、优化方式、压缩人数,规范“车轮上”的肆意奔驰;办公经费管理中,它严控预算、杜绝重复建设、力推节能降耗,堵住“笔尖上”与“指尖上”的疏漏。从一纸公文到一餐饭食,从一段行程到一处办公场所,条例以“零容忍”态度构筑起节约的制度堤坝,将节约理念牢牢嵌入机关运行基因之中。

条例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其对党政机关价值观念的系统性拨乱反正,乃价值层面的深度矫正。它剑指“体面办会”、“超标宴请”等挥霍陋习背后的“面子思维”与特权意识,明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务行为圭臬。条例的出台与贯彻,是一场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促使干部思想深处“由奢入俭”:从讲排场、比阔气,转向讲实效、重实绩;从追求个人享乐,转向恪守服务本分。这种价值转向的核心,在于重新校准公职人员对资源支配正当性的认知,鲜明树立起“公帑神圣、点滴为民”的权力伦理观,从根本上破除滋生浪费的土壤。

条例的宏阔旨归,最终是在政治伦理层面实现治本固元。条例作为“国之常法”,其本质是执政党自我约束、自我革命的政治宣言。当机关运行成本得到理性压降,节约下来的每一笔财政资源都将转化为增进民生福祉的源头活水——这不仅是治理效能的提升,更是共产党人“人民至上”核心理念的生动实践。

正因此,条例的执行效果,直接映射执政党能否信守“过紧日子”以让人民“过好日子”的庄重承诺,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条例作为制度的利器,其生命在于执行,其权威在于落实。唯有将条例内化为政治自觉与行动本能,方能实现其深远的政治伦理价值。我们当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条例》落地生根:加强监督执纪,严肃处理违规行为;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广电子政务、网上办公,以技术手段压缩形式主义与浪费空间。更需每位公职人员自觉将“俭以养德”内化于价值信念,外化于点滴行动——真正让厉行节约蔚然成风。

《条例》是新时代锻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当公职人员都能真正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意,做到知行合一之时,我们将见证一个更加廉洁高效、更与民心同频共振的政治机体。“节约”绝非权宜之计,它已成为新时代执政者必须深植于血脉的政治伦理与治理之道。这不仅是条例的深层要义,更是我们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庄严承诺与坚实脚步。(贺晋源)

【责任编辑:陶敏红】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