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浦江经验” 取“善治真经”
今年是“浦江经验”诞生20周年。“浦江经验”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经过20年的发展,“浦江经验”依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我们要学习运用好“浦江经验”,深学细悟笃行蕴含其中的“善治真经”,着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更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从“浦江经验”中学习正确政绩观,厚植“一心为民解难题”的真情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把浦江县作为首次下访接访群众的第一站,现场解决包括20省道拓宽改造、学前楼拆迁安置、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久拖未决的民生问题,开创了省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的先河。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学习“浦江经验”,党员干部就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变“群众访我”为“我访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真正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从“浦江经验”中学习正确事业观,强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真担当。信访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有的是正在发生的现实问题,大多非常棘手。正因如此,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在“难啃的硬骨头”面前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最能检验一个干部是否具备“敢于担当”的素质素养。本世纪初,浦江曾因为信访老户多、越级上访多、缠访闹访多被列为全省的“信访重点管理县”。习近平同志第一次下访就选择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浦江县,充分体现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学习“浦江经验”,党员干部就要强化担当意识、培养担当品格,不能“遇到问题绕道走”,要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窝”里钻,着力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本领,担当作为攻坚破难把工作干到百姓“心窝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浦江经验”中学习正确大局观,锤炼“跳出信访抓信访”的真本领。一些信访问题之所以复杂,还在于它们与其他的问题高度关联或纠缠在一起,形成“连带效应”。做好信访工作,要统筹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留下许多后遗症”。浦江把信访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结合起来,着力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最终实现从“信访大县”到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的华丽蜕变。学习“浦江经验”,党员干部就要树牢系统观念、全局思维,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一盘棋”布局、“一条心”推动,融法理、政事、人情以及实际情况于一体,着力破解基层治理的深层次问题、结构性难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浦江经验”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迭代创新“浦江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以“基层善治”开辟“中国之治”。(饶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