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 教育科技 > 正文

守教育廉洁初心 筑育人政治根基

2025-11-10 15:49:32 | 来源: 河北省泊头市教育体育局

良好的教育是国脉所系、民心所向,承载着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一线的公务员,我深切体会到,廉洁不仅是教育系统的立身之本,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彰显。教育领域的廉洁失守,损害的不仅是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党的执政根基与社会的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核心目标之一,而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教育资源的分配本质上是社会利益的调节,廉洁则是确保这种调节公平公正的根本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招生录取、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等环节,每一项都关乎教育公平的实现。若在这些关键节点出现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就会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导致教育资源向少数人倾斜,最终阻碍人才培养与社会进步。只有坚守廉洁底线,才能让教育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使教育这一上层建筑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

从政党学说的视角审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就是保障每个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系统的廉洁程度,直接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与治理水平。群众对“择校热”“乱收费”等问题的诟病,本质上是对教育领域不公现象的抵制。作为教育管理的公职人员,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唯有将廉洁履职内化为行动自觉,坚决杜绝违规补课、物资采购猫腻等行为,才能回应群众对公平教育的诉求,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教育系统的廉洁,更是塑造社会价值导向的重要源头。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而教育管理者的廉洁作风,则是教师队伍的“风向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决定性作用,廉洁的教育环境能够滋养师生的正直品格,反之则会扭曲价值认知。在日常工作中,国家推动建立的“阳光招生”平台、教育经费公示制度、师德师风负面清单等,都是用制度刚性守护廉洁底线的具体实践。当教育管理者以身作则拒绝人情干扰,当教师坚守操守不谋额外之利,这种廉洁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

作为肩负教育管理职责的公务员,践行教育廉洁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政治责任。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思想指引,用政党学说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廉洁建设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教育系统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廉洁文化培育,让崇廉尚洁成为教育系统的共同追求;更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排查廉政风险点,坚决整治教育领域腐败问题。

教育兴则国兴,廉洁盛则教育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唯有坚守廉洁初心,以实际行动守护教育公平,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国之栋梁的培育沃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政治保障。(张健新)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