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汉派”时尚如何“秀”动江城

2025-09-07 10:26:36 | 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8月28日,2025武汉国际时装周在汉正街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启幕,新汉派服装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纷纷亮相。赛事聚集众多新锐设计师与本土品牌,激发“汉派”服装的创新活力,模特们身着的清新时装,生动勾勒出一幅开放包容、创意无限的城市画卷。

“汉派”服装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汉正街,以武汉为中心,设计自成体系,曾靠低价走量驰名全国,是“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的缩影。迈入新时代,如何将“武汉优势”转变为长期的商业品牌力量?关键在于推动服装产业从代工贴牌走向原创设计,从传统模式转向创新驱动,从区域批发升级为产业协同,迈出“汉派制造”到“汉派品牌”的关键一步。

品牌的塑造,并非空中楼阁与盲目模仿,而是扎根于地域文化,完成创造性的当代转化。大赛以“新生·绿意”为主题,鼓励设计师们立足文化挖掘城市脉络,将黄鹤楼、东湖等意象融入创作,使传统符号转化为兼具叙事性与市场吸引力的时尚语言,实现文化的再生与延续。与此同时,可持续理念也成为本次大赛的重要维度。绿色低碳的材料选择、环保可降解面料的应用,体现出行业对未来的责任与回应。金奖作品《且听凤吟》,从楚国漆器纹样中汲取灵感,以环保材料承接印染与剪裁,展现出“新汉派”风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自如转换。当更多服装既能满足文化认同,又能契合发展趋势,逐步延伸为完整的品牌叙事,便实现了从产品到品牌的跨越,真正拥有长远的市场生命力。

品牌的活力源于持续创新,健全的产业生态与人才支撑是设计创新的源头活水。作为校地合作的重要成果,汉正街时尚创新产业学院落地启程,旨在汇聚人才、集聚创新、孵化品牌,为产业升级持续赋能。近年来,武汉不断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持续为产业输送专业人才。如华中科技大学成立设计学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文化创新”的融合路径,将前沿科技融入设计行业;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等高校通过竞赛、实习和联合项目,逐步打通象牙塔与市场的壁垒,为本土设计培养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创新人才。武汉正通过校地联动和产教融合,将“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链接,为“汉派品牌”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时尚基因与产业未来。

一座城市的时尚高度,映照着它的开放姿态。今天,不靠海、不沿边的武汉,也逐渐成为中国开放的新高地。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武汉“楼宇经济”不断提质增效,“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模式正塑造“立起来的产业园”,吸引时尚企业和创意团队集聚。汉正街也因此迎来蝶变,从几平米的小店面发展到高端写字楼的工作室,实现了从“小商品集散地”到“时尚策源地”的转型跨越。在数字化层面,云裳链湖北服装AI大模型产业互联网平台为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赋能,推动全链路智能协同。这一切转型与探索,不仅改变了产业形态,更重塑了城市格局。武汉正以开放的姿态汇聚资源,以创新的力量激发潜能,以协同的机制联动产业,在时尚版图中不断强化“设计之都”的影响力。

T台上的自信风采,源于文化底蕴的转化,依托产教融合的沃土,牵引着人才、资本与产业链在“设计之都”集聚共生。武汉正以秀、赛、会、商多元形式,激发消费潜能与时尚活力,加快推动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汉派”时尚成为展示城市活力的闪亮名片。(王婉格)

【责任编辑:欧阳金】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