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频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田守尧:魂归大海的抗日英雄

2025-10-03 09:19:16 | 来源: 安徽省文史研究馆

田守尧,1915年出生于原六安县新安集(今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田家墩一个佃农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田守尧

一、转战南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田守尧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副团长。在平型关战役中,687团负责在蔡家峪一带协助兄弟部队痛歼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21旅团。战斗开始之前,田守尧率领部队前往平型关进行伏击;战斗打响后,他立即率领部队抢占先机、占领山头,形成对日军的合围之势,为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斗中,687团缴获敌军汽车20辆及大批军事物资。战后,八路军总部代参谋长左权来电表彰田守尧:“687团副团长田守尧,在平型关大战中果断机动,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身负重伤。”

平型关战役后,344旅转移到晋冀边区洪子店、西柏坡和平山县一带整训。1938年4月,田守尧任687团团长,吴信泉任政委。该团整训工作成绩显著,朱德总司令曾到该团视察。4月下旬,日军“九路围攻”晋东南,田守尧、吴信泉率部占领高平与长子两县之间张店公路东侧文王庄和公路西侧之高地,担负截击公路西段日军退路的任务。他指挥部队依托有利地形勇猛作战,出色完成阻击任务,协同688团截击、全歼日军1000多人,创造出平型关大战后又一辉煌战例。1939年7月,田守尧升任344旅副旅长,3个月后再次赴延安学习深造(此前曾去延安学习)。

1940年4月,在学习期间被任命为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旅长。据开国少将谢振华回忆,他们在延安马列学院毕业后,中央组织部决定派100多名干部到华中敌后开展工作。离开延安前,毛泽东主席亲自找田守尧与谢振华谈话。谈话中,毛泽东再三叮嘱“到敌后发动群众,要讲策略,发展统一战线,团结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爱国力量,共同坚持抗战”。

6月7日,他们一行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校学员,穿着国民党军服离开延安,田守尧佩戴少将军衔,谢振华佩戴上校军衔。这样,他们顺利地通过敌人封锁线,经开封、洛阳到达皖北,与先期到达的黄克诚部会合。

进入皖北后,原部队改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田守尧被任命为支队司令。在黄克诚的率领下东进,与彭明治的苏鲁皖抗日支队穿越运河、盐河日军封锁线,进入苏北,配合新四军攻克曹甸、车桥等地,掌握了苏北抗日战场的主动权,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东进抗日、增援新四军,发展华中、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二、开辟盐阜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下辖第7、8、9旅。田守尧任8旅旅长,负责指挥22、23、24团,主要任务是在盐城以北,灌云、连东、淮安以东地区进行抗日、打击伪军和锄奸,与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同时在苏北盐阜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盐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东临黄海,南接苏中,北依陇海铁路,西靠盐河,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华中与华北的交通要道,历来为军事争夺的要地。当8旅进入盐阜地区时,该地区社会秩序混乱,日伪军频繁进行“扫荡”,烧杀抢掠;土匪恶霸猖獗,欺压百姓;国民党顽军也不时进行骚扰,民众生活困苦。此外,当地民众对新四军尚不了解,田守尧他们在盐阜地区的各项工作均面临严重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田守尧遵循师部指示,首先指挥部队打击日伪军、清除土匪恶霸,稳定民心,提升新四军在民众中的声誉,争取民众的支持。

1941年2月15日,田守尧指挥部队首先歼灭了盘踞在季家圩、由顾豹岑领导的600余人的土匪团伙;随后,又指挥各团镇压了民愤极大的反动地主武装和其他土匪。同年夏季,一股土匪趁日军对新四军进行“扫荡”之际,偷袭并捣毁了新四军在高作的军部野战医院,田守尧随即派22团团长张天云率部将这股土匪全部歼灭。

日伪军对新四军进入盐阜地区深感不安,连续发起进攻和“扫荡”。在一次战斗中,8旅24团2连在淮安县大胡庄被六七百日伪军包围,经艰苦作战,2连共毙伤日伪军100多人,除1名重伤战士幸存外,其余82名指战员全部牺牲。

田守尧还指挥第8旅成功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1941年9月,他们攻克了日伪郑潭口据点,歼敌600余人,消除了日伪势力在盐阜和淮海两个根据地之间的威胁。1942年初,苏北日军为应对太平洋战争后的形势,开始修筑公路、增设据点,并向盐阜地区进行“蚕食”,同时推行“清乡”和伪化政策;国民党顽军韩德勤部也时常出动,扰乱新四军根据地。

根据师部指示,田守尧在实行练兵、生产和精简的同时,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保卫了根据地。1942年1月,当3师在阜宁县西北孙何庄举行军政大检阅时,日伪军1000余人分两路进犯,企图破坏大会并袭击根据地。田守尧指挥部队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并在敌人使用毒气的情况下仍然坚守阵地,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确保了检阅大会的顺利进行。

田守尧和爱人陈洛涟在一起

三、魂归大海

1943年2月初,田守尧被抽调去中央党校学习。此时,日军正在准备“扫荡”苏北盐阜地区,形势十分紧张,师部决定去延安的干部由各旅自行组织,8旅及师直属独立团的近30人由田守尧和张赤明带队。他们决定乘大木帆船从海路到山东省滨海区赣榆县,再经山东解放区去延安。

当他们准备启程时,3师参谋长彭雄带领的另一队干部决定乘坐他们的木船一同前往。于是,他们组成了3师赴延安干部队,彭雄任队长、田守尧任副队长,全队共79人。

3月16日,他们从盐河口乘船起航,次日凌晨,木船在赣榆县九里乡小沙东黄海海面上与日军巡逻艇遭遇。起初,他们试图假装商船躲过日军检查,却遭到日军拦截登船搜查。日军用机枪、步枪围着木船扫射,彭雄和田守尧指挥大家依托木船与日军进行激战。田守尧腿部负伤后仍然顽强地坚持战斗,彭雄牺牲后,他果断指挥大家弃船涉水上岸,并以重伤之躯勇敢地为同志们开路,不幸在登岸时牺牲,年仅28岁。和他同时牺牲的还有他的妻子陈洛涟。

他的遗体被安葬在江苏省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

田守尧牺牲后,汪伪特务机关曾派一名特务假冒田守尧独自去延安,伺机刺杀毛泽东主席,幸被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及时识破、一举抓获。

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田守尧等英勇牺牲的消息及同他一起出生入死、共同战斗过的同志们所写的悼念文章。

同年9月,盐阜区人民怀着悲愤和敬仰的心情为他们修建了雄伟壮观的纪念碑。落成典礼时,新四军第3师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均写了挽词。黄克诚的题词是:“彭雄、田守尧两同志为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对党忠诚,作战坚决勇敢,战争与工作经验均极丰富。此次海上遇敌,奋勇指挥作战壮烈牺牲,真是重大损失……彭、田及遇难指战员英勇果敢顽强作战的精神,永垂青史,作为后死者之模范”。张爱萍的题词是:“追悼彭、田同志,就要学习彭雄同志作战的勇猛精神!就要学习田守尧同志为革命斗争十余年的坚决精神!”

著名作家刘伯羽、吴伯萧、金肇野、周而复等为纪念他们牺牲一周年,集体撰写了记叙这次海战的著名报告文学《海上的遭遇》。这篇文章在20世纪50年代曾作为教材列入中学课本,他们英勇不屈的战斗事迹广为人知。

2014年9月,田守尧被列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作者:胡遵远,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