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频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寻美埇桥——走进时村

2023-03-23 12:09:29 | 来源: 中廉导刊

三月的埇桥,生命叩开新的周期。冰雪销蚀了冬眠,鸟儿吵醒了春梦。暖风频吹,雨露滋润,绿了山岗,香了池塘,亮了裙裳。

遵照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政协民宗与港澳台侨专委会主任王东民的带领下,由区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专委会主任曹贡献、政协委员刘欣华、李自伟等一行6人组成的调研组走进了古镇时村镇,进行为时一天的调研工作。

时村位于安徽宿州市埇桥城区东北约50公里。《宿州志》载:明朝天启年间,山西来了一位姓时的移民,在这里居住下来,终日以捕鱼为生,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久而久之,这里变成了村庄,起名“时村”。

时间的玫瑰不会凋谢,时间的桃花已经盛开。

千年梦醒之时,仲春三月的时村还站在这个原点,绿野葱茏,百花竞放,雨林繁茂,百鸟争鸣。生命的主宰花期有约,昂着忧郁与骄傲的头颅,飘舞的长发播撒桃红柳绿,拨响枝头文心,发出诗歌散文的节奏,把山川填满爱意,把天地染成暖色。

在时村镇委的安排下,首站我们来到了营孜村调研。营孜村位于时村镇东北部,与著名的霸王城相连。村里老人说:当年霸王项羽在南去垓下时,把大营扎在此地,后称为大营子,在以后逐年变革中改为营孜,即现在的营孜村。

在当地书法家尹勇的引领下,我们又来到了“吴王城”遗址。

明·弘治版《宿州志》记载:春秋时期,吴鲁两国相邻。一天,鲁国营地(今鲁营集)军马脱缰跑至国界外的夏路吴庄,吴国戍卒把军马逮住杀而食之。此时,两国关系紧张,各自集结军队严阵以待。

鲁国主营占据有利地形,依据地形鲁营前面,左有虎头山,右有马头山,后有奶奶山,可攻可守,进退自如;吴国主营扎在鸡山(即今时村镇葛山)东坡,地势平坦,无工事可守,只好临时在前沿阵地筑土围城(即现在的吴王城),以防鲁国袭击。明朝天启年间,空城犹存,后人在城内建庙一座,名曰“吴王夫差庙”,以示纪念。

如今,吴王城明代所遗庙里石碑,被该镇刁山村76岁的村民尹万千收藏保护。

吴王城遗址东侧,有个回龙集,尹勇介绍,据当地老人说:清末民国时农历二、五、九日为市,后成双日集。集市有数十户店铺,多系石土结构房屋。有棉布、百货、杂货铺各数间,有斗行、油行、茶铺、饭馆、客店、肉铺等。

时村镇西北有个油坊村,这个村虽然没有名山名水,没有名胜古迹,但这个村的油坊却名扬宿徐淮地区。在油坊村委会,村党支书夏浩杰说:我们油坊的原料,均选自当地最好的油菜籽,进行磨、蒸、包、榨、沉淀、过滤数十道工序完成,整个过程完全沿用着清代手工压榨的方式,用着文物一般的老工具进行生产。在操作间,我们看到两根一人抱粗,十多米长的圆木,这就是压油用的杠杆。夏浩杰说,在榨油行当这叫里油梁,固定油粱的石头堆,叫“石山”。这两样东西是传统压油的最主要的工具,靠着他们产生巨大的压力将油脂从油菜籽中挤压出来。

这种古法手工榨油,不破坏原料的原有成分,压榨出的菜籽油保持原有的天然营养成分,油质纯,色泽亮,口感绵滑。夏浩杰说,相对现代的压油工艺传统手工榨油效率相对低下,现在老油坊也引进了新的过滤机和密封设备等具有现代化的设备,为传统增加了现代化的意味。

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夏浩杰还为村里建立了老油坊博物展厅,以此来展示老油坊的历史和传统工艺的流程、工具,让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老油坊,看见传统工艺的特色。

时村镇有个时西村,位于镇政府的西南部,距镇区1.5公里,北靠股河,南靠濉河,302省道横穿境内。在调研中了解到:该村有种植蔬菜传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逐步推广大棚种植,有大棚蔬菜500多亩,大棚西瓜300余亩,产品不仅供应本地市场,同时,还远销江苏、河南等地,村内有几十个经纪人,专门从事蔬菜促销工作,时西村水源充沛,对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镇委干部和镇文化站李站长陪同下,我们走进了时村老街,如同走进一部历史长卷。从旧式的小瓦、青砖、翘檐、石板、木门、走廊,到现存的传统经营方式和工艺,古朴风貌依然可见。时村老街,堪称清代内地商业集镇的活标本,明末清初时,时村老街原来有两条东西街,两条南北街,呈“井”字状,因此人称“井字街”,也叫“棋盘街”。明清时,时村即被誉为皖北三大古镇之一。

镇文化站提供的资料显示:时村老街从清初开始繁华,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这条街的设计大气而精巧,街道有四门,门前有吊桥;街内有4个牌坊,3根旗杆,牌坊立于街两头,东西各两个,旗杆东街一根、北街两根,此外还有许多石狮、石鼓等古迹。

鼎盛时期的时村老街500多米长,两侧有上百个商号,牙科、伤科、中药房、面店,剃头店、酒店、木行、铁器行等鳞次栉比,鼎亨、源发、隆源、永昌等各式百年老字号招牌密布。白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夜间花灯满市,通宵达旦。商人往来或定居于此。晋商曾在此街还建有山西会馆。

老街有一家食品店铺,主要经营时村传统手工制作的桂花酥糖和麻片,如今仍在传承。附近居民还记得,当年有家“老盐店”十分红火,卖的都是油盐酱醋等日常必需品,每到逢集,店内店外水泄不通,方圆十里的乡亲前来购物,没有现钱的可以用家禽、鸡蛋换取油盐。

老街有一家开门营业的老店,叫“老街面馆”。这是老街仅存的店铺了。“老街面馆”老房子已得到保护性地修缮,室内墙上有一组老街老照片,房梁上还挂着几盏宫灯,给这家面馆带来了古色古香的感觉,让人们怀念留恋。

老街主要有“丁”“马”两大姓,有“南丁北马”之说,但时村的形成却主要为“时”姓。默默无闻地壮大成皖北三大古镇。时村的历史波澜壮阔,又披着神秘面纱。拥有300年历史的时村老街,由于多年来缺少保护,如今破败不堪,老街即将毁坏殆尽。

如今,老街只剩下北横街东段,而其中已有几户拆建新楼房,与明清建筑反差极大。现在,老街只剩不到百间古宅,因缺乏保护,基本成为危房,濒临坍塌。我们觉得古民居如果能得到保护,不仅传承历史文化,也发展了旅游,应当留下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据悉,时村镇委、镇政府已着手保护和修缮,镇里计划招商引资发掘老街的文化和商业价值。希望开发老街能够“修旧如旧”,整体保护、包装、宣传、打造好这条皖北名镇“时村老街”。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杂志》副总编。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安徽省一等奖;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盐城市规划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