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楷模足迹 校准清廉坐标
基层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李夏,生前是一名乡镇纪委书记。2019年8月,他牺牲在抗击超强台风“利奇马”的第一线,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六载春秋更迭,李夏的“精神火炬”非但未曾黯淡,反而在岁月长河的涤荡中愈发璀璨夺目,这位“85后”凭什么能成为基层纪检干部的楷模榜样?
“想一想,对‘大诱惑’有没有动过心,对‘小意思’有没有沾过边,对‘微腐败’有没有黑过脸。”翻开李夏的工作笔记,可谓金句频出。这波“灵魂三问”,不仅是他的“防腐蚀指南”,也是他清廉底色的有力见证。一直以来,李夏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组织上从未收到过任何关于他的问题反映。
当代年轻干部最需要掌握的职场技能是什么?李夏给出了标准答案:正人先正己。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作为党的纪律的捍卫者,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要走在前、作表率,一方面,要主动为自己“上发条”“敲警钟”,坚决抵制“大诱惑”,绝不碰触“小意思”,以自身正、自身净,保障自身廉、自身硬,练就“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另一方面,要按照“廉洁齐家”的要求,培育廉洁家风,防止出现“贪内助”“纨绔子”,筑牢反腐倡廉家庭防线,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正作风。
77件问题线索、32件立案审查,李夏用“战绩”让群众“零距离”感受正风反腐的力度。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挑战更多、责任更重,特别是面对公与私、情与法等多重考验,如何找准定位、站稳立场?李夏用坚毅的信心、执着的干劲,教会了我们需要恪守的重要原则:用法治思维当“外挂”,以为民情怀为“内里”。
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的建设进程中,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搞清楚公与私的界限,弄明白情与法的底线,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以公道正派的立场核查问题,以坚守原则、讲究政策的原则处理问题,不断提升“三化”水平。
在基层的8年时间,李夏完成了从纪检“萌新”到群众“老铁”的完美蜕变。他自费请农技专家、带头扑救山火、解决吃水难题……这些主业之外的付出,彰显的是他悠悠万事民为本的为民情怀,给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一个启示:“黑脸”执纪,“红脸”为民,既要会“怼”不正之风,更要会“宠”基层群众。
厚植公仆意识,永葆为民初心。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耕监督主业,既要紧盯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医疗教育等民生重点领域织密监督网络,重拳整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公款旅游、违规打牌和赌博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把准监督“探头”、擦亮执纪“利剑”,还要恪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践行“一线工作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纪检监察的温度送到群众身边。
6年过去了,“李夏”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坐标。用生命诠释忠诚、用实干赢得口碑、用行动温暖民心……这才是真正的时代楷模、永不褪色的榜样力量。(费本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