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筑牢作风建设长效之基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十余年来,作风建设实现从“破冰”到“成势”的转变,但“四风”问题仍有反弹回潮风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需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核心,将制度约束转化为行为自觉,把清风正气融入日常工作。
思想教育要抓“常”,筑牢不想腐的防线。把八项规定精神学习纳入党员干部必修课,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沉浸式” 教育。比如在村级项目审批中,通过剖析“违规接待滋生腐败”案例,让干部直观感受作风问题的危害。同时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像在横渡镇林下经济项目中,组织干部对照 “是否简化流程”“是否压缩开支” 等问题自查,把“厉行节约”理念转化为“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的行动。
制度执行要抓“严”,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地,关键在于制度的刚性执行。针对公务接待、差旅等易发问题环节,需细化操作规范。例如项目接待严格执行 “公函审批+标准公示”制度,用餐不得超过当地人均消费水平;差旅住宿优先选择经济型酒店,票据须附行程单备案。对“打擦边球”行为零容忍,如发现超标准接待,不仅追缴费用,还要追究审批人责任,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监督问责要抓“实”,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着力构建“日常巡查+专项督查+群众监督”的立体监督网络,确保监督无死角、全覆盖,深度融入各类项目的每个环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对资金使用、流程审批等关键节点实施多重审核机制,保障资金流向清晰、审批程序合规;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能够便捷参与到监督中来,及时反映问题。对于查实的形式主义等作风问题,不仅要进行通报批评,更要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形成有力震慑,让干部时刻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
文化培育要抓“久”,涵养风清气正生态。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机关文化建设,通过“清廉科室”“节约标兵”等评选,让务实作风成为风尚。在基层推广“短实新”文风会风,村级会议控制在半小时内,汇报材料直奔问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调研时不搞“层层陪同”,解决问题不“推拖绕”,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让节约务实成为干部的行为习惯。
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唯有把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才能实现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为乡村振兴等事业提供坚实保障。(林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