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短实新”文风育“严细实”作风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纠治“文山会海”,弘扬“短实新”文风。文风即作风,文风见党风、政风。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文风,不仅是改进会风、话风的具体举措,更是力戒形式主义、锤炼“严细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为干事创业注入务实动能。
以“短”促“严”,在删繁就简中锤炼严谨态度。“短”非刻意求短,而是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拒绝“长、空、假”,其内核是“严”的要求。首先,要严在思想上,写短文、讲短话意味着必须要在海量信息中精准捕捉核心,每一字、每一句都要反复推敲,容不得半点马虎随意,这要求我们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做到极端负责、极端认真、极端严谨。其次,要严在纪律上,恪守“短”的规矩,不开“马拉松”会议、不写“八股文”材料,坚决抵制“注水美颜”的虚假和“大而化之”的懈怠,即便细微之处也不逾矩。最后,要严在标准上,以最精炼语言传递最丰富信息、用最短时间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就是高标准、高效率的体现。这种精益求精的追求,能让工作各环节自觉向“严”字对标,在删繁就简中见真章。
以“实”促“细”,在求真务实中滋养细致精神。“实”是文风的生命线,要求内容真实、语言平实、措施务实,而“实”的落地离不开“细”的功夫。一方面要细在调研,文章要想“言之有物”,就需要“解剖麻雀”般深入一线,发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在基层实践中真正了解实情、获取真知。另一方面要细在表述,注重培养“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视野,既能把握全局又能洞察细微,能够精细化梳理各项工作,做到从宏观方向到微观细节皆不疏漏,善于用事实数据说话、摒弃空泛套话填充。再一方面要细在谋划,正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工作目标细化实施路径,提前预判执行中的潜在风险和堵点难点,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能靶向精准,落地落实,以“细”的积累托举“实”的成效。
以“新”促“实”,在守正创新中追求实干实效。“新”意味着思想新颖、表达创新,反对照搬照抄、因循守旧,最终落脚点是服务“实”干、收获“实”效。要新在思路上,我们要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创新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善于用新视角分析老问题、新谋划开拓新发展,敢于“破旧立新”般打破思维定势。同时,要新在方法上,明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善于运用新工具提升工作效能,借新媒体之力提升传播质效,用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解读政策,让举措入脑入心、取得实效。此外,要新在成效上,“新”的目标是破难题、开新局,要时刻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奋斗姿态,切实将创新活力转化为干事创业新动力,推动工作不断取得经得起检验的实绩。
文风连着作风,笔杆关乎实干。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从每一次提笔撰文、每一场会议发言做起,以“短”去繁、以“实”筑基、以“新”赋能,让优良文风成为作风建设的“助推器”,以“严、细、实”的过硬作风扛起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更多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答卷!(尹彪)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