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三重境界:以严束己、以小见大、以痛焕新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似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员干部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从“严”处固本培元、从“小”处防微杜渐、从“痛”处刮骨疗毒,在自我约束、自我纠正、自我革新的循环中锻造过硬作风。
从“严”处着重固本,是作风建设的定盘星。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严的标准始终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唯有以党章为镜、以纪律为尺,把严的要求贯穿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就像黄大发带领村民凿出“生命渠”,正是凭着“修不好渠我就不当支书”的严格自律,才成就了当代愚公的传奇。
从“小”处着手提升,是作风建设的显微镜。“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风建设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一顿饭、一张卡、一次出行的细节里。某市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整治,清理冗余工作群2万余个;某县推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群众小微诉求1300余件。这些“小事”连着民心,“小节”关乎形象。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党员干部要涵养“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慎微意识,从按时打卡、规范着装、文明用语等小事做起,让“严细深实”成为习惯。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之所以成功,正是从群众办事的“小麻烦”入手,撬动了政府职能的大转变。
从“痛”处着力整治,是作风建设的手术刀。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必须向顽瘴痼疾开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同“牛皮癣”,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对“躺平式干部”进行回炉锻造,开展“中梗阻”专项整治,都是直击痛点的有效探索。鲁迅先生曾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面对作风积弊,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既查表面问题更挖深层根源,既治已病更防未病。山西开展能源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云南揪出旅游市场乱象背后的“保护伞”,这些刮骨疗毒的举措,让政治生态焕然一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从“严”的基调中铸魂,于“小”的细节处聚力,在“痛”的变革中新生,我们必能锻造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优良作风,以过硬本领和清风正气答好新时代的考卷,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吴梅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