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身建设锻造基层干部的“硬核本领”
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干部成长的“第一练兵场”。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考题,都对基层干部的本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过硬本领从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在持续深化自身建设中淬炼而成的“真功”。唯有以系统思维抓牢自身建设,才能让基层干部在一线扛得起重任、解得了难题、赢得了民心。
扎根实践“强根基”,在“身入心至”中锤炼攻坚本领。基层工作的本质是实践,脱离一线的“纸上谈兵”永远练不出真本领。基层干部的自身建设,首先要把“扎根一线”作为必修课。要以“脚底板”丈量民情,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在“院坝会”上听民声,在产业基地问难题,在回访群众中查实效,把本地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治理痛点摸准吃透。更要以“问题靶”锤炼技能,把乡村振兴的产业瓶颈、人居环境整治的“老大难”、流动党员管理的困境等“硬骨头”当作“磨刀石”,在探索“云端党支部”、“能人回归”等解困之策中,练就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战能力。
锤炼作风“守底线”,在“正心修身”中涵养成事底气。作风是能力的保障,作风不正则本领难实。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手握“小微权力”,无论是补贴发放、项目推进还是矛盾调解,每一项工作都连着民心向背,作风的“纯度”直接影响工作的“效度”。自身建设必须把作风锤炼摆在突出位置,筑牢“立身之本”。要涵养“功成无我”的境界,要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常怀敬畏之心,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准则,在盖章办事、资源分配等环节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以“一身正气”赢得长久信任。更要锤炼“钉钉子”的韧劲,对群众承诺的事言出必行,对政策落实一抓到底,坚决杜绝“公文空转”、“政策悬空”,让务实作风成为过硬本领的“底色”。
开拓创新“增活力”,在“善学善思”中提升发展能力。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层出不穷,仅靠“老经验”难破“新难题”。自身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便是打破思维定势,在学习与创新中激活本领“增量”。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既要做政策落实的“执行者”,更要做发展突破的“开拓者”。要构建“理论+实践”的学习体系,既要系统研读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最新论述,破解“政策盲区”;也要拜群众为师,从民间的“金点子”中汲取智慧,把“群众经验”转化为“工作方法”。创新不是盲目冒进,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精准突破,唯有在善学善思中开拓进取,才能让本领始终跟上时代步伐。
“根系向下扎得深,枝叶向上成长稳。”基层干部的自身建设没有“休止符”,过硬本领的锻造永远“进行时”。从实践中锤炼攻坚能力,从作风中涵养成事底气,从创新中提升发展智慧,方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用过硬本领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盼。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