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践行政绩观,重在“三耐”,防在“冲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中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着眼长远、打牢基础,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青年干部走上新的岗位,希望尽快干出一番业绩,回报组织信任和群众期望,原本无可厚非。但若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甚至虚报浮夸,搞统计造假、“虚假政绩”,就会背道而驰,形成“政绩冲动”,做出一些荒唐事来。笔者梳理了政绩防冲动,重在“三耐”的三种表现,用以警醒。
一“耐”重前期,深入调研,做到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为了弄清楚“小康”的一系列问题,多次到沿海、内陆各省市展开调查研究,从而得到了科学设计现代化建设蓝图的一手资料。深入调研,能让工作难题更清晰可见,能避免盲目大干快上,更贴近工作的发展需求,进而真抓实干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耐”重实际,务求实效,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在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多年来,通过持之以恒实施‘八八战略’,浙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从环境‘压力山大’到建设美丽浙江、从率先实现总体小康到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也为全国作出了示范。”“八八战略”的成功实践证明,坚持立足实际、科学决策,这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前提。业绩好不好,看浙江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
三“耐”重长远,一以贯之,做到可连续性、可稳定性。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只有“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做成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
现在的中国,正走在在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每一步发展都需非常重视,不得有闪失。所以青年干部,尤其需戒骄戒躁,保持好心态,尊重客观发展实际,踏踏实实把群众的事办好,才能为现代化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任丹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