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聚焦广德康养:专家调研+战略签约双驱动升级
深秋的皖东南大地,竹海含翠,溪泉鸣玉。10月14日,全国中老年网副总编、北京中顺国际康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士祥率领康养专家团赴安徽省广德市,专题调研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成效。专家团深入康养基地会客厅、扬子鳄科技馆、长三角国际马术赛事培训中心等核心载体考察,并与广德市副市长向泽显、市政协副主席童铁及相关部门展开座谈,为生态康养与退役军人服务融合发展注入智识力量。
生态基底筑根基 沪皖共建显势能
广德的康养基因,深植于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的独特禀赋。作为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省毗邻的县级市,这里森林覆盖率近 60%,“1小时通达沪苏杭”的交通网络,使其成为沪皖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的核心承载区。自2024年沪皖“1+4”共建协议落地以来,广德以“一号工程”力度推进23.18平方公里先行区建设,构建“一轴两心五谷”空间格局,全力打造“全龄康养、全域宜游”标杆。
“生态是康养的底色,协同是发展的关键。”林士祥在调研中指出。目前,广德已挂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广德协作医院,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共建康养产业学院,形成 “医疗+人才”双支撑体系;今年以来,广德康养旅游接待人次、综合收入持续攀升,来自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客源占比显著提升,沪皖协同发展的“势能”正加速转化为康养产业的“动能”。
实地探营见真章 退役军人康养成亮点
专家团的调研重点,落在了该市的退役军人特色康养上。作为广德康养的“红色名片”,退役军人康养项目前景远大,不仅彰显了全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尊崇和关爱,也将带动当地就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据了解,该市将以“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军地协同”模式,构建起“医疗康复+红色教育+就业赋能”三维服务体系,目前,依托全市8家现役军人驿站,提供免费入住服务,联合仁济医院协作医院优先诊疗等尊崇服务;打造“云涧竹居”退役军人创业样板,由退伍女兵帅慧婷牵头运营生态农场与康养民宿,实现“退役不褪色、康养显担当”。
在全域康养布局中,特色载体各展所长:康养基地会客厅通过梅岭玉、唐氏竹编等非遗展品,诠释“文化+康养”融合密码;扬子鳄科技馆以“生态+科普”模式,活化珍稀物种保护与康养教育资源;长三角国际马术赛事培训中心年办6场高规格赛事,“体育+康养”年引流超10万人次,成为长三角户外运动新地标。
“康养+”体系发力 绘就产业新图景
“广德的实践打破了‘康养即养老’的刻板认知。”专家团成员、老军号康养产业集团负责人表示。依托“12345”发展计划,广德构建起多元融合的“康养+”生态:
串联“竹乡画廊”200公里风景道,整合卢湖竹海度假区与80余家高端民宿,打造“竹海森呼吸”旅居线路;建成6个长三角名医工作室,推动3家乡镇卫生院与浙沪三甲医院组建专科联盟,实现“大病不出市、康复在基层”;培育以竹代塑、富硒农产品深加工等绿色产业,启富兴农业的有机硒鸡蛋附加值提升 50%,成为康养食品标杆;连续举办铁人三项、马术等赛事10余场,“以赛引流”带动文旅消费爆发,五一期间“星火夜市”日均营收超百万。
专家建言谋长远 协同发展启新程
座谈会上,专家团结合黔西南州“五大康养业态”建设经验,为广德支招:建议深化“退役军人康养+红色研学”融合,打造长三角军地康养示范样板;推动富硒农产品与康养膳食深度绑定,形成“产地直供+营养定制”产业链。
为进一步深化康养产业协同发展、放大广德生态与特色服务优势,下一步,全国中老年网将与广德市委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广德康养产业提档升级。
广德市副市长向泽显表示,广德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加快 重点康养项目建设,年内推动温泉湾项目、甘溪康养示范村等项目,让“生态红利”加速转化为“民生福祉”,让更多群众、更多退役军人共享康养产业发展成果。
从喀斯特峰林到皖东南竹海,中国康养产业正沿着“生态优先、特色赋能”的路径前行。广德以沪皖协同为翼,以退役军人康养为笔,正书写着长三角“康养名城”的新篇章,为全国县域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徽样本”。(郑珂 李宝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