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真正的“政绩”是刻在人民心里的丰碑

2025-09-17 16:57:38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史志研究室

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追求“解决痛点难点”: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如出行堵、停车难、养老不便、环境脏乱等。它可能不宏伟,但一定“好用”、“管用”。看重“百姓口碑”,评价工程成败的最高标准是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受益、是否认可。老百姓的“点赞”、“拍手叫好”才是最好的“表彰文章”。

为什么说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更为重要?

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人民。民生工程,顾名思义,生民之本、民生之需。如果脱离了“民生”这个核心,工程再大、报道再多,也是本末倒置。

确保了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的财力、物力、人力是有限的公共资源。将资源投入到真正解决群众难题的项目上,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避免浪费和“华而不实”的工程。

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根基:当群众的实际困难得到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时,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自然会提高,这是社会长治久安最坚实的基础。

口碑是更真实、更长效的考核指标:媒体报道可能是一时的、片面的,甚至是可以“运作”的。而百姓的口碑是无数个体真实体验的汇聚,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它无法被操纵,是最真实、最残酷也最公平的“绩效评估”。

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要让民生工程真正收获“百姓口碑”,而非仅仅追求“媒体报道”,需要系统性的变革。

决策前俯下身“听民意”。建立畅通的民意沟通渠道,通过基层调研、听证会、网络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真正了解群众在想什么、愁什么、盼什么。将“群众想要什么”而不是“领导想建什么”作为项目立项的首要依据。

建设中确保质量“解民忧”。聚焦痛点,精准施策,项目设计要直指问题核心,不求大求全,但求务实管用。例如,改造老旧小区,重点不是刷外墙,而是解决漏水、加装电梯、改善水电管网等实际问题。强化监督,保证质量:引入居民代表作为项目监督员,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

完成后,评价权“交于民”。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项目验收和考核时,不能只看报表和材料,更要看百姓的实际反馈和评价。可以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项目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关注长效运维管理,很多项目“建得好”却“管不好”,最终沦为摆设。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营维护机制,确保民生工程持续发挥效用。

总结来说,一座宏伟的体育馆如果普通人无法便捷使用,其价值不如家门口一块实用的健身场地;一个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示范项目如果百姓用不上、用不好,其意义远不如一个默默解决了排污难题的下水道工程。真正的“政绩”是刻在人民心里的丰碑,而不是写在报纸上的文章。这不仅是衡量一项工程成败的标准,更是检验一级政府、一名干部是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试金石。(高慧慧)

【责任编辑:张粉】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