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笔触绘就人民幸福长卷
《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为民生建设指明了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的方向。民生连接党心民心,关乎百姓幸福。党员干部应扛起实干担当大旗,精准洞察群众期盼,全力回应人民期待,持续巩固民生成效,为人民举幸福,绘就民生改善的时代画卷。
深入调研,精准把握群众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要精准把握群众期盼,就必须“沉下去”,做到“身入心至”。以民心所向为导向,主动深入困难多、矛盾多、意见多的地方,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饮一杯茶,拉家常、听心声。同时,要科学决策,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焦点问题,梳理分析民声。提炼共性需求,制定普惠举措;兼顾特殊群体个性化诉求,提供精准帮扶。让决策精准对接群众期盼,确保民生工作踩准节奏、站稳脚跟,政策制定与民心同频共振,为民生幸福画卷铺就底色。
真抓实干,全力回应人民期待。要将《意见》擘画的民生蓝图变为现实,“落实”至关重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需有攻坚克难的“劲”。民生问题错综复杂,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利益放首位,践行利民造福价值追求,甘做躬身实干勤务员。在大事难事面前,展现担当精神,直面问题,勇接“烫手山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党员干部要关注细节,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从小事、小处着手,把群众小事当大事,求真务实落实民生政策,纾民困、解民忧,传递民生温度,让幸福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常态,为民生画卷增添幸福色彩。
问效于民,持续巩固民生成效。“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党员干部要树立民生服务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意见箱、热线、线上平台成为民意直通车、连心桥、民情回音壁,保障群众参与政策全过程,充分知情、实时评价,构建问效、整改、提升的闭环。积极问效于民,对群众反馈不满意的地方,刀刃向内整改提升。精准落实措施,言出必行,回应群众关切;对暂时难解决的问题,制定“作战图”,优化服务。用心暖民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把解决突出问题融入日常工作,不仅办结事情,更要办好事情,让整改贴近民心、提升温暖民心,推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攀升,为民生画卷晕染满意亮色。(李钟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