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绣花功”织密稳就业“民生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7个方面部署了系统性政策举措,为稳就业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党员干部作为政策落实的“主力军”,必须立足岗位实际,从政策落地、技能赋能、精准帮扶三个维度细化措施,以实际行动为稳就业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落地生根,激活企业稳岗动能。企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党员干部要以政策落实为抓手,为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要推动稳岗返还政策精准直达,通过“政策找企、免申即享”模式,运用大数据筛查符合条件的企业,如新疆通过智能比对为10.95万家企业发放7.45亿元稳岗返还资金,帮助企业稳定员工队伍。另一方面,要深化政银合作,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覆盖面。河北石家庄推出“人社惠企贷”升级版,将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提升至5000万元,利率最低降至2.9%,为企业新增30个就业岗位。党员干部需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通过“一企一策”服务,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稳岗扩岗的实际动能。
技能赋能增效,提升就业竞争力。技能培训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金钥匙”。党员干部要聚焦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构建“培训+就业”闭环体系。在重点群体培训上,可借鉴福建经验,对脱贫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六类人群给予最高3000元的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并开展家政托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差异化培训。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如甘肃玉门市引导企业将稳岗返还资金用于员工技能提升,帮助新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稳定团队并推动产业升级。此外,要创新培训方式,将课堂搬到乡镇村组,如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开设217个工种的免费培训,通过“结业即就业”模式帮助零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精准帮扶兜底,筑牢就业保障防线。就业援助是保障困难群体的“安全网”。党员干部要带着责任和温度,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针对大龄、残疾等重点群体,可参考兰州做法,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7107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883名脱贫劳动力。对长期失业人员,需建立实名帮扶台账,如江苏无锡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李璐等群体提供家政培训并推荐灵活就业岗位,实现照顾家庭与增收两不误。同时,要强化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按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并代缴医保,将生活困难者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确保“应保尽保”。
稳就业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党员干部要以《通知》精神为指引,在政策落实中担当作为,在技能培训中精准发力,在帮扶兜底中彰显情怀,通过多维度举措织密就业保障网,让群众在稳定就业中感受民生温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答好稳就业这份“民生考卷”,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柯江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