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剖析谈“不足”不能“谈不足”
2025年全国两会以来,全党上下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直面问题”的勇气、“动真碰硬”的担当、“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检视剖析谈“不足”成为推动作风建设的“手术刀”。
“直面”为茅破“建议”局,在深挖细剖中见真章。以建议代替“不足”,看似“委婉周全”,实则让批评沦为“隔靴搔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破除“建议”虚式,需以“直面问题”为茅:既要杜绝“希望加强学习”“建议提升能力”等温和表述,更要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验收销号”的全链条机制,让具体的错误无所遁形、实质性的问题清晰可见,确保查摆问题“刀刀见血”、整改落实“拳拳到肉”。
“直言”为刃破“沉默”局,在动真碰硬中显担当。以沉默回应“不足”,看似“维护团结”,实则让批评变成“无声哑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破除“沉默”虚式,需以“直言不讳”为刃:既要建立“红脸出汗”的常态化机制,鼓励“辣味十足”的批评,更要完善“群众参与+第三方评估”的监督体系,让“老好人”思想失去生存土壤,确保检视剖析“见筋见骨”、整改落实“动真碰硬”。
“直指”为剑破“弦外”局,在实事求是中正风气。以“弦外音”影射“不足”,看似“委婉含蓄”,实则让批评化为“阴阳怪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破除“弦外”虚式,需以“直指要害”为剑:既要建立“直白表述+案例剖析”的规范语言体系,杜绝“模糊表述”“隐晦暗示”,更要完善“组织鉴定+群众评议”的双向考核机制,让“泼脏水”“使绊子”的不良风气无处遁形,确保检视剖析“一针见血”、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白玉微瑕”方显本色,“金无足赤”更见格局。检视剖析谈“不足”不是对干部求全责备,而是为了帮助干部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种对人才瑕疵的包容态度,恰恰源于对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当代干部培养应当建立“容错-纠错-防错”的完整链条,让检视剖析谈“不足”成为组织与干部之间的“安全阀”,而非“导火索”。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干部成长生态,让党的作风建设在“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实事求是”中焕发新气象。(石煜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