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解剖麻雀”之功,兴“调查研究”之风
中共中央办公厅所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而“解剖麻雀”作为一种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则是用好这项传家宝的抓手。“麻雀”指的是能够体现一域特色或问题的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就是为了对典型案例进行详尽调查,以小见大,提炼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用以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方法论。作为基层的“生力军”,青年干部更要练好“解剖麻雀”的基本功,让调查研究蔚然成风。
练好“解剖麻雀”的基本功,就要睁开找准“麻雀”的“火眼金睛”。“麻雀”不会凭空飞到案头,只有常怀问题意识,以敏锐的眼光看待事物才能在生活的旷野中寻得“麻雀”的踪影。在土地革命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怀着“如何厘清土地分配政策和正确对待城市商人的政策”疑问,通过精准分析、实地调研,最终选择了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县作为调查研究的“麻雀”,意在窥一县之“斑”而知三省乃至全国之“全貌”。青年干部初入基层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会经历多种多样的困境,因而我们更要练就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找出具有代表性、价值性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的研究,让调查研究更有可借鉴性、可操作性。
练好“解剖麻雀”的基本功,就是要迈开了解“麻雀”的双腿。“解剖麻雀”,重在“剖麻雀”,但完整地了解 “麻雀”并非易事,这要求我们亲口尝梨、亲身下河、亲耳听音,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为剖好代村的土地问题这只“麻雀”,挨家挨户走访,实实在在倾听,列了80多项村民反映的问题,才最终形成土地调整方案,拿出了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青年干部初入基层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水土不服”的困扰,而缓解的良药就是沉入一线,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依靠实打实的调查研究真正融入基层、了解问题,在听实话、察实情、收实效中把握典型的“麻雀”形态。
练好“解剖麻雀”的基本功,就要打开用好“麻雀”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我们要打开思维,通过“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恩格斯在旅居曼彻斯特期间,花费21个月实地了解工人的真实境况,形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从调查研究的道路达成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逐步走向共产主义。青年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学习恩格斯,以甘当小学生的空杯心态,和群众打成一片,多交几个“基层朋友”,真正看到老百姓的生存之道、解题之法,莫让调研成果变为纸上功夫。要以“见树木”,更要“见森林”为目标,在融会贯通中提炼普遍性的方法指南,在为基层服务上做文章。(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黄村乡人民政府 俞军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