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干人民欢喜实在事
——学习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先进事迹
伟大事业呼唤榜样力量,逐梦征程需要先锋引领。作为初任选调生,在即将奔赴基层锻炼之际,我在宁波市委党校聆听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先进事迹报告会,深感崇高品格催人奋进,先进事迹鼓舞人心,榜样故事为我们青年干事创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我们担当作为指引了方向。
做造福群众的贴心人。习总书记曾说:“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邱隘人民法庭副庭长黄文娟曾因疫情滞留湖北老家50天,然而她不惧困难,一心为民,利用移动微法院开庭近60个,结案50余件。面对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她私下奉献爱心,为群众雪中送炭;面对聋哑人士特殊群体,她先行组织调解,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暖心;面对迫切需要专业法律援助的群众,她把司法服务送进百姓家门。她不负肩上天平,不愧顶上国徽,努力让当事人的司法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深、安全感更强。群众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人民公仆,我们需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反映群众意愿,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多做有益群众的实事好事。解民忧,暖民心,真切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两年的驻村磨砺中,我们选调生要转变角色,进群众门、说群众话,从百姓切身需要来考量什么是好事实事,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让自己成长为心系群众、善做群众工作的贴心干部。
做建功立业的创新者。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带领横坎头村人民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锚定“红色引领绿色发展”方向,全力打造革命老区新时代共同富裕样板村,率领全村及周边村庄走上一条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让村民真正享受到“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横坎头村党委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今年黄科威个人又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这一最高荣誉,在做好村域共富、区域共富、协作共富三篇文章的背后,正体现了党员先锋敢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荣誉在身,责任在肩,黄科威同志表示,为了实现老区共富,他仍有许多新想法,还想探索更多新路径。习总书记曾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只有思进思变才能谋划新篇,才能增强发展动力,而要想不断开拓创新、攀山越水,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聚合力、善谋划、树信心、多倾听、有韧劲、担责任。走出校门奔向基层的选调生要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真正把学历转化为能力,发挥聪明才智和自身优势,使基层治理工作的方法与时俱进,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让乡村振兴焕新颜,让群众真心展笑颜。
做丹心为民的实干家。浙江省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聚焦群众满意,履职尽责担当,打好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他们科学施治,当好绿色发展护航者;他们公正廉洁,当好环境治理执法者;他们心系群众,当好扶助企业服务者;他们示范引领,当好生态文明推广者。青山绿水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群众满意是他们真真切切的事业硕果。“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我认为以下三点是选调生奔赴基层实践要上好的必修课:一是要筑实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二是要砥砺实干精神,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因此我们要抛却虚浮,力戒空谈,躬下身子扎进农村,迈稳步子夯实基础,方能挑起担子成就事业。三是要练就过硬本领,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只有常怀本领恐慌,常感能力危机,常找自身差距,主动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才能不断提高开展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征程上,公务员要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选调生,站在人生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要展现年轻人的昂扬斗志、蓬勃朝气,勤勉尽责、担当作为。我们要展现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能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更要见贤思齐,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为标杆,以“做人民欢喜的实在事”为奋斗方向,在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用奋斗诠释初心,以实干彰显风采,在宁波这片干事创业的沃土上主动担当作为,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沿山村选调生 丁雨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