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要修好“共同富裕”必修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选调生要自觉将共同富裕和“国之大者”“民之盼者”“行之实者”结合起来,把工作放到促进共同富裕的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进一步找准定位、为民服务、真抓实干,修好“共同富裕”这门必修课,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贡献青春力量。
一是从共同富裕中理解“国之大者”,锚定人生路“方向标”。不久前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心怀“国之大者”。所谓“国之大者”,解决的是思想认识上的格局和高度问题,决定的是事业所能达到的水平。选调生必须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把个人发展放到历史进程中思考,使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选调生必须要理解的“国之大者”。一方面,无论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些乡村振兴课题都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息息相关,可以说,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选调生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只有将认识从“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升级为“助力共同富裕”,将到村任职工作作为共同富裕版图中的一块拼图,方能从大处着眼,找准坐标、选准方位、瞄准靶心。另一方面,从共同富裕“时间表”来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意味着选调生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践行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必须要使“青春梦”和“共富梦”同频共振,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
二是从共同富裕中理解“民之盼者”,做好老百姓“贴心人”。“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的本心,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前我们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里的“好不好”,就包含着“是否实现共同富裕”。选调生如果认识不到“以人民为中心”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就会找不到共同富裕工作的着力点,使工作浮于表面,甚至走上歪路、偏路,费力不讨好,最终落得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其实,用心用情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推动了共同富裕工作,这和到村任职期间建设民生实事工程、帮扶困难群众、化解信访积案等工作内容是一致的。“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的新年贺词,既表达了一以贯之的民生初心,也是对“为民办实事”的掷地有声的宣誓,更应成为选调生扎实开展驻村工作、推动共同富裕的座右铭。要厚植“人民至上”的情怀,走上田间地头、下到社区民居,与群众打成一片,像走亲戚一样走到群众中察民情、知民意,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价工作好不好的唯一标准。要坚持“民呼我为”的自觉,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角度考虑问题,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自己“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从共同富裕中理解“行之实者”,走稳新时代“赶考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推动没有先例可循的共同富裕工作,也同样要靠实干。浙江作为共同富裕建设的“排头兵”,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敢闯敢干的勇气,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础上为共同富裕先行探路,通过系统重塑思路方法,加快探索实践路径,走深走稳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开拓之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依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何止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身处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扛起使命,披荆斩棘,勇闯新路,而作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源头活水的选调生,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走稳走实,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优秀开拓者和接班人。选调生学历高、眼界宽、干劲足、决心大,但作为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做好具体工作的能力和经验,必须时刻保持本领恐慌,保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干劲。此外,无论是开展共同富裕工作,还是别的工作,都要讲究做事方法。“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哪些常规性工作需要及时“回头看”,哪些季节性工作需要提前“备好料”,哪些突发性工作需要下好“先手棋”,哪些重点性工作需要打好“主动仗”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走稳干事创业的每一步。(潘焕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发展和改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