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党建 > 正文

党员教育要“深挖、拓宽、转化”三向发力

2025-10-31 08:23:51 | 来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张村乡人民政府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下,党员教育作为铸魂工程的关键环节,既不能停留在“填鸭式”灌输的旧模式里,也不能满足于“打卡式”培训的表面功夫。唯有在课程内容上深耕细作,在培训方式上创新突破,在成果转化上务求实效,才能锻造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队伍。

深挖课程内容深度,筑牢思想根基。理论教育是党员教育的“根”与“魂”。深圳市委党校开发的“经典原著精读课程”,通过逐章逐节解析《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结合当代中国实践案例,让学员真正理解“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这种“掘井及泉”式的教学,使抽象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武器。各级党组织应当建立“核心课+特色课+实践课”的课程体系,既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又阐释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理论逻辑。

提升培训方式广度,激活学习动能。浙江推出的“浙里好课”直播平台,实现全省2.3万名基层党员同上一堂课;江苏创设的“红色巴士课堂”,把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等教育基地串联成移动讲堂。这些创新实践表明,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更具生命力。要善用VR技术还原党史重大事件,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让年轻党员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建立“导师帮带制”,组织先进典型与青年党员结对,形成“传帮带”的良性互动。

增强成果转化力度,检验教育成效。教育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干事创业上。福建实施的“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将理论学习情况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际工作挂钩;山东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践诺活动,推动12万名党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些做法印证了“学用结合”的重要性。应建立“培训—实践—反馈”闭环机制,要求参训党员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在重点项目中设立“党员攻关岗”。定期开展“学习成果交流会”,让学员带着实践案例回课堂分享,形成“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螺旋上升。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员教育既要保持“延安窑洞灯火”的优良传统,又要展现“数字时代e课堂”的时代特征。当深邃的思想理论转化为攻坚克难的行动指南,当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我们必将培养造就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力量。(吴梅娟)

【责任编辑:任富士】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