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品牌建设:以匠心锻造党建强引擎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背景下,党支部品牌建设已成为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抓手。从“支部建在连上”到“品牌赋能支部”,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形式,不变的是党旗引领的政治本色。打造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支部品牌,需要系统谋划夯实根基、特色塑造注入灵魂、成果转化检验成效,让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事业发展的“硬支撑”。
系统谋划夯实品牌根基,构建标准化建设体系。品牌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扎根基层实际。某省税务系统推行“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时,首先制定《基层党支部品牌建设指引》,明确“政治引领、服务发展、群众满意”三大核心指标,配套建立品牌申报、培育、评估、推广的全周期管理机制。这种系统思维启示我们:品牌规划需立足党章党规要求,结合单位职能定位,通过“基础工作标准化+特色工作项目化”双轮驱动。比如农村党支部可围绕乡村振兴设计“田园党建”品牌矩阵,社区党支部聚焦基层治理打造“邻里红管家"”服务体系,机关党支部紧扣作风建设培育“先锋岗”集群,让每个品牌都有清晰的定位坐标和实施路径。
特色塑造激活品牌内涵,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的生命力在于独特性。浙江某街道党工委创新“红色物业”品牌,将党支部建在业委会上,通过“党员楼长制”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党支部打造“数字党建云平台”,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党员志愿服务时长,实现组织生活可视化。这些成功案例证明,特色塑造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挖掘红色资源禀赋,像井冈山革命老区的支部可依托本地红色遗址开发“重走红军路”实景教育课;二是回应群众现实需求,如医院科室党支部创建“生命守护365”品牌,组建党员急救突击队;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短视频平台开设“微党课直播间”,让党的声音传播更潮更靓。通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准定位,让支部品牌成为不可复制的党建IP。
成果转化彰显品牌价值,形成长效化辐射效应。品牌的终极价值在于引领发展。江苏某村党支部“稻米产业链党建联盟”品牌,带动周边5个村成立合作社,年增收超千万元;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楼宇党支部“金领驿站”品牌,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300余件,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实践揭示出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一方面建立“品牌成效评估体系”,设置群众满意度、业务提升率、社会影响力等量化指标,定期开展“品牌体检”;另一方面深化“品牌+”联动效应,如将“党建+业务”融合模式复制到产业链上下游,把“为民服务”品牌延伸至结对帮扶地区。更要注重品牌故事的传播,通过拍摄《一个支部的奋斗足迹》纪实片、编印《品牌创建案例集》等方式,让先进经验从“盆景”变“风景”。
支部品牌建设如同精心培育的常青树,既要深扎信仰之根,又要舒展创新之叶,最终绽放服务之花。当每个党支部都成为独具特色的红色地标,当千万个支部品牌汇聚成璀璨星河,必将绘就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壮美画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组织动能。(吴梅娟)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