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是终身必修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性修养,倡导“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这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自觉。
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履职担当、奋发作为的的根本保证。而实践证明,党员的党性并非是天生所具备的,当然也并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职务的晋升而必然提升,党性修养是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来锤炼与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来说都是一门终身的必修课。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首要一点就是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党的创新理论之所以能产生出如此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伟力,说到底就是来源于人民,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愿望。无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都旗帜鲜明地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因此党的创新理论,既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引我们改造主观世界、修炼共产党人“心学”的行动指南。也正因为如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一字一句地学习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把学到的道理学识贯彻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从而在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中领悟提升、磨砺思想;在面对困难挑战中把握事物规律、完善行动办法。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党性问题,归根到底是立场的问题,而人民立场始终是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是衡量党性的试金石。站稳人民立场绝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要融入血脉见诸于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凝聚群众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接地气、更合民意,做到比群众自己更了解群众。真正实现在基层一线的火热实践中汲取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找到解决问题,提高党性修养的金钥匙。“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同时要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例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把每一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到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儿上。也只有在这种扎根群众、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中,不断砥砺初心、体察民情、破解难题,广大党员干部才能真正锤炼党性、提升修养,使党性修养在服务中纯净、在实践中升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涉及全过程各方面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因此,这更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纯纯粹的党性、更加深厚的修养以及更加昂扬的斗志,广大党员干部更要自觉的担大任办大事,直面矛盾不躲不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时刻豁得出来,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不断书写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时代新篇。(王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