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账本背后的“创新密码”
11月14日,一场产学研项目结题验收汇报会结束前,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CEO朱晓辉与众人聊起了湖北新近出台的科产融合政策。与此同时,那些曾被总书记探望过的家庭,正用“幸福账”回应着“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庄严承诺。这两幅画面紧密相连——千家万户的幸福账本,正需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来共同书写。
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必须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重重阻碍。湖北作为科教大省,若不能将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就如同“抱着金碗吃饭”。推动科产融合,就是要让实验室的“奇思妙想”穿透阻碍,变成生产线上的利器、市场上的畅销品。
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必须依靠政策体系的精准铺路。湖北新近出台的系列政策,直指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痛点:通过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让科研人员“多劳者多得”;打造“高校+龙头企业”的产教融合体,打通人才流动通道;建设科技“汉交所”,为成果转化搭建线上线下平台。这些举措如同为创新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让知识价值的实现路径更加顺畅。
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必须转化为普通人可感可及的幸福。当科研人员的智慧通过产业转化获得应有回报,当高校学子的才华在实体经济中找到用武之地,当普通劳动者因产业升级获得更优薪酬,创新就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孤芳自赏,而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强大引擎。西藏少年在体育场上实现梦想,山西村民让传统年馍焕发新生,湖北农家因乡村文旅增收致富——这些幸福故事背后,正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生动写照。
荆楚大地的创新实践,必将为家国兴盛写下更生动的时代注脚。创新驱动发展,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上。当科产融合的政策春风吹拂荆楚大地,我们期待更多的“奇思妙想”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鸿沟,期待更多的创新种子在产业土壤中开花结果。这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账本能否持续添上新的一笔。(张昱灵)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