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 教育科技 > 正文

以校园人才大使“小切口”,做实引才育才“大文章”

2025-10-28 20:21:34 | 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楚材聚汉”、“学子聚汉”的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将青年人才引育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我们尝试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创新实施“校园人才大使”计划,从汉阳走出去的本地学子及在汉高校优秀学生中选聘“代言人”,让他们讲述汉阳故事,传播汉阳声音。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一、 深耕“情感沃土”,从乡情纽带中汲取引才力量

引才不仅是政策与实力的展示,更是情感与价值的共鸣。汉阳是知音文化的发源地,“高山流水”的情谊千古传颂。我们充分挖掘这一文化基因,着力打好“乡情牌”。首批招募的30名“校园人才大使”,来自全国20余个不同省市的大学,他们中不少是从汉阳高中毕业的学子,对故乡有着天然的深厚情感。我们通过精心组织的“人才大使游汉阳”实地研学活动,带领他们深度走访龙头企业、青创驿站、人才公寓及文旅新地标,让他们亲身感受汉阳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蝶变的蓬勃生机。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徐同学在参观后感慨:“如今的汉阳,人才公寓有家的温度,产业实力振奋人心,一改我对汉阳老旧城区的印象。”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将抽象的“家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认同与自豪,激发了大使们“为我代言”的内生动力,构筑了基于情感认同的引才“软实力”。

二、 前置“引才端口”,在同频共振中提升招引实效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让区域引才信息精准触达、有效说服目标群体?单纯的政策罗列容易陷入千篇一律的困境。因此我们推动引才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我们的“校园人才大使”化身汉阳的“移动名片”和“行走的广告”。在武汉理工、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校招现场,当我们的展位前出现身着便装、青春洋溢的“学长”“学姐”,用同龄人的视角、亲历者的口吻,讲述他们在汉阳的见闻、对汉阳发展的理解时,整个沟通的氛围和效果发生了质的改变。这种“自己人”的信任感,极大地消解了陌生感,让汉阳的引才形象变得更加可亲、可信,有效破解了传统招聘中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这让我们坚信,用好“同辈效应”,实现与目标人才的同频共振,是提升基层引才精准度和成功率的关键一招。

三、 强化“赋能引才”,于双向奔赴中实现价值赋能

我们始终秉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的理念,将“校园人才大使”计划打造为提升青年人才综合素质的实践平台。截至目前,我们已围绕区情区策、沟通技巧、职业规划等内容,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座谈交流及线下实践等活动5次。我们邀请金牌导师为大使们提供面对面的职业规划辅导,助力其明晰个人发展方向。参与辅导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余同学表示:“在学校很少能听到这么实用的职业辅导课程,这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通过一系列活动,大使们的组织协调、策划传播和对接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锻炼,对地方发展实际的认知也更为深入。这不仅是为汉阳引才,也是为这些优秀学子提前赋能,实现了区域人才储备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双向奔赴”与协同共进。

下一步,汉阳区将持续深化“校园人才大使”品牌建设,不断拓展大使招募的广度与深度,丰富活动载体,完善激励机制。我们将紧密对接汉阳区“知音人才谷3.0”等系列人才政策,让更多青年人才在汉阳这片热土上找到归属、实现价值,为将汉阳加快建设成为青年向往、英才荟萃的“宠青区”和创新创业高地贡献更大力量。(马经纬)

【责任编辑:宋宁】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