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工智能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头雁效应”
8月20日,湖北省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赴洪山区、武昌区调研都市工业园区、数字经济楼宇,并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中心城区转型发展。他强调,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夯实中心城区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我们必须主动谋划、把握方向、抢占先机,要以加快发展如智能AI、人形机器人等新一代人工智能为重要战略抓手,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要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武汉市出台《武汉市人形机器人产业突破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产业化落地路径。武昌区紧跟部署要求,与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的“荆楚”人形机器人签约合作,将前沿科项目落户武昌区数创大厦。为推动“荆楚”等科技项目落地,武昌区组建“零号员工团”,持续深化“零号员工”服务提升行动,推广“企呼我应”快线,从政策申报、办公场地到股权投资提供全链条、闭环式、数字化的服务,从“等需求”转变为“挖需求”。
加强人工智能人才保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人才引进方面,制定出台青年科技人才政策,政府政策与企业薪酬叠加,帮助企业引才。武昌区优化人才政策,落实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关键小事”,解决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对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的人才服务机构予以支持。在人才培育方面,各类人才计划中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倾斜,加强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联动,并对接企业所需做好产教融合。
营造良好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区域集聚。加大政策宣传与保障力度,增强资金吸引支持力度,促进“企创融合”,加快产业应用部署,营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武昌区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打造了中科・武大智谷、武汉数创大厦等科创载体,设立50亿元科创母基金,重点支持人形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吸引逸飞激光等企业参与产业化合作,形成“院士团队+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的创新联合体。同时通过开放政务服务、工业制造等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在实际运行中持续优化。
站在关键历史节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加快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夯实中心城区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高瑞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