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 教育科技 > 正文

武汉机器人为何能夺首金

2025-08-28 15:52:36 | 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

8月14日至17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综合性体育盛会在北京圆满落幕。光谷东智、朗毅机器人等湖北人形机器人企业,以及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华中科技大学HUSTROBOCON机器人战队参赛。其中,武汉的光谷东智在群体舞蹈比赛中夺得首枚金牌。

机器人也有运动会了?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体育竞技赛事。本届比赛吸引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500余台智能机器人围绕26个赛项、538个比赛项目同台竞技。这场科技盛宴,不仅见证了宇树科技、天工机器人等国产设备的技术突破,更折射出中国机器人产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跃迁轨迹。在机器人快速发展的产业变革中,武汉正以“光谷创新引擎”为支点,撬动机器人产业的全链条升级,书写着中部崛起的科技新篇章。

武汉机器人产业之所以如雨后春笋快速拔节,本质是政策驱动,突破传统创新体系的成果。2025年3月,省委书记王忠林主持召开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推进会议,围绕全力抢占人形机器人发展新赛道、全力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等5个方面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武汉市政府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年增速达30%,人形机器人实现小规模量产。更引人注目的是,武汉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试点建设人工智能“特区”,开放公共数据与应用场景,允许新技术在特定领域先行先试。机器人企业有了这样的试错空间,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

全链条生态的构建是武汉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武汉的机器人产业生态呈现“硬件+软件+算力”的全链条布局。一是光谷已形成从减速器、伺服系统到控制器的完整硬件产业链,高动态双轮足机器人、重载电驱四足机器人等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二是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落地应用;三是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通过多元算力矩阵,为机器人训练提供底层算力支撑。硬件产业链的完整性,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与协同风险。软件与算力的超前布局,则为机器人赋予了“智能大脑”,推动其从“工具”向“伙伴”进化。这种“软硬协同”模式,使武汉在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中占据了价值高地。

武汉的使命不仅仅是完成自身的产业升级。通过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与生态构建,武汉有望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创新策源地。其在政策与生态构建中的实践,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的经验,为全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中部方案”。(高瑞阔)

【责任编辑:李天天】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