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乡村工作:从“跑断腿”到“一键办”的智慧转型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实践应用,乡镇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正在经历一场数智化转型的洗礼。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乡镇工作模式,从“事务缠身”到“轻装上阵”,一场深刻的工作方式变革已经在基层悄然发生。
一、AI应用元年:乡镇工作迎来智慧转型机遇
2025年被广泛认为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元年”,AI技术已经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快速扩张期。乡镇工作作为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正经历这场数字化浪潮的洗礼,智能AI的应用让乡镇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成本骤降、用户暴增、收入兑现”三条曲线同时抬头,标志着AI行业已经正式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这一趋势为乡镇工作智能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应用环境。
二、数据跑腿:替代人工跑路的工作新范式
过去,乡镇负责人需要带着一大包材料,坐半个多小时车才能到会场,发言几分钟后,又得原路返回,半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现在,通过智能系统,基层情况通报视频例会直奔主题,短短数分钟便能摸清基层最新动态,大大节省了时间,让乡镇工作人员能够更多深入农村,踏踏实实帮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三、智慧治理:AI助力乡镇精准防控风险
在宁远县,通过“平台+应用+AI”的创新模式,乡村治理实现了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该县在重点监管区域部署了2000多个AI摄像头,构建了智能防护体系。当有人靠近危险水域时,AI智能摄像头能够立即捕捉并发出预警,村指挥中心的数字乡村智慧大屏立即弹出红色预警,系统同步启动预警机制。值班人员迅速通过远程喊话劝离,并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监护人。这套系统还能对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等多场景进行全方位监控,通过云平台实时进行数据分析比对,可提前预判风险并发出报警。
四、一站式服务:群众诉求从“多头跑”到“一站结”
句容市综治中心的实践展示了智能AI如何优化乡镇服务流程。该中心整合了房产建设、劳动争议、法律援助等非诉讼服务窗口,来自市司法局和市信访局的工作人员轮流担任“前台”。根据办事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分流至对口窗口。依托综治中心数据平台,12345热线、数字城管、综合执法等7大系统的数据资源均可在线上流转。数据一次采集,多条线均可使用,特别是跨部门事项,现在都能网上流转,重复填报的事项减少了70%左右。
五、乡村振兴:AI赋能乡镇经济管理
智能AI不仅改变了乡镇的行政管理方式,也为农村经济管理注入新动能。北沟村虽仅有150户350人,却开发了“乡村振兴幸福大模型”。该模型涵盖五大应用场景:“AI助理村支书”可辅助政务服务与对外推介;“百姓万事通”能便捷解答村民办事疑问;“游客助手”提供智能导览服务。这些功能实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乡村治理、政务服务、医疗、文旅等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北沟村治理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升。
智能AI已经深入到乡镇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财务核算到危险水域监控,从矛盾纠纷调解到民生服务办理,技术正在重塑乡镇工作模式。乡镇工作人员正从以往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和解决实际问题上。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乡镇工作将迎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未来。(祝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