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之光点亮复兴之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专家人才致以诚挚问候。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人才的尊重,更是一幅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的时代蓝图。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更大力度厚植人才沃土,奏响时代强音,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硬支撑”。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际竞争本质是人才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将人才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蔡奇同志的慰问,正是对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无论是科技创新的“卡脖子”难题,还是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都需要以人才为基石。从“嫦娥探月”到“北斗组网”,从“国产大飞机”到“人工智能突破”,背后都是无数人才的智慧结晶。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组织工作要为人才成长“搭台铺路”。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组工部门作为党的人才工作的重要力量,必须主动作为,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机制。一方面,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桎梏,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通过政策倾斜、平台搭建、生活配套等措施,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例如,武汉“黄鹤楼英才计划”、深圳“孔雀计划”等创新实践,正是通过精准施策为人才提供“沃土”。
青年人才是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在此次慰问中,青年人才成为关注重点。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创造力、活力和潜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要通过“导师制”“项目制”“产学研融合”等方式,为青年人才提供成长通道;同时,鼓励他们投身基层、服务一线,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正如钱学森、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所展现的,青年人才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新优势。当前,我国正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达580万人,居世界首位;高技能人才超6000万,占就业人口的3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顶尖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等方面仍存在短板。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筑巢引凤”,也要“育苗成林”。通过建设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同时,加大对基础学科、交叉学科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专精特新”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中央领导的慰问中,我们看到的是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更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组工部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优化人才生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澎湃动能。唯有让人才的智慧之火越燃越旺,才能照亮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高瑞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