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色”绘好科技创新发展新画卷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此时期,尤需广大青年人才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汇好发展新画卷。
要培养为国利民情怀,彰显科技创新本色。物理学家于敏说过:“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正是这种为国为民的情怀,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耐得住寂寞,坐的了“冷板凳”,甘愿隐姓埋名。当此,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存在。科技创新更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只有将为国利民融入到科技创新之中,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取得新突破。
要涵养攻坚克难的决心,擦亮科技创新的底色。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到三峡工程、西气东输,举世瞩目的成就,映照着一段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从钱学森、袁隆平到屠呦呦、南仁东,灿若星辰的名字,昭示着科技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毅和坚韧。科技的赛场上有一个又一个难点,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都付出巨大的艰辛努力。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方兴未艾,亦步亦趋不行,等待观望不行,必须迎难而上。既要坚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信念,也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冲劲,不畏挫折、敢于试错、迎难而上,努力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更多智力支持、创新支持。
要滋养协同创新精神,激发科技创新的亮色。单丝不成线,“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成长。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要做各个分系统天衣无缝的衔接到一起。各个分系统把“互相补台,互不拆台”作为不可违背的工作原则,将每个分系统的各项指标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在科研难题面前,无论团队内部还是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只有拧成一股绳、通力配合,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实现突破。培育协同创新精神,让不同领域互补成为常态,让携手攻关成为风尚,科技创新方能形成集智攻关的强大合力。
致广大而尽精微。做好科技工作,要求广大青年人才切实担起国家发展之责、砥砺勇攀高峰之为,用“致广大”和“尽精微”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尽心尽力、奋力打拼,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增光添彩!(程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