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型、韵、基”
自2003年启动实施省“千万工程”以来,浙江省余姚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任务,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强化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全域统筹、环境提升、产业融合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和村庄精细化管理水平,塑造乡村之型、抒写乡村之韵、夯实乡村之基。
一是全域统筹塑造乡村之型。强化系统谋划,建立美丽乡村建设“一把手”责任制,分级成立领导小组,整合部门资源优势,形成“党政主导、纵向联动、横向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示范引领,编制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计划,培育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风景线(带)、特色精品村,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等。强化要素保障,每年统筹安排项目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二是环境提升抒写乡村之韵。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围绕“拆、改、建、保”四个方面,梳理式改造行政村。推进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引入第三方管理和数字化监管,对乡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垃圾分类、公厕运维进行抽查,并督促落实整改。创建垃圾分类省级高标准示范村、示范乡镇;创建省级星级农村公厕,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厕等。推进田园生态治理,聚焦农业生产全流程管控,大力发展美丽田园、清洁渔业、生态牧场。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农药包装及农膜实现生态回收处置。
三是产业融合夯实乡村之基。做强特色品牌,大力实施农业品牌123工程,“四明臻货”展示展销中心正式亮相“海吉星”,“1+3+N”(1:四明臻货,3:甬农鲜、网上农博、余姚农博,N:各规模经营主体)电商销售链条进一步畅通。做强集体经济,实施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升行动,扶持项目立项。做强农民增收,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通过产业帮扶、“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以及实施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等举措,精准帮扶低收入农户,建立“共富工坊”,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鲁卓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