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 星期五 上午好

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基层动态 > 正文

小城乡村笔记

2022-10-30 11:37:21 | 来源: 中廉导刊

每个小镇乡村,都有着它们独具特色的风貌,有着不一样的乡风、乡土、乡情、乡貌、乡魂。乡村印象不止有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的,远近风景各不同,但都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山野与梦想。乡村振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如何在此过程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是新时代面临的艰巨任务。聚焦浙江省三门县内乡村,站在党的二十大时代路口上积极抢抓新机遇,厚植新优势、展现新面貌,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全方位融入鲜甜元素,提升城镇品质,奋力打造共同富裕样板村,为建设现代化新港城积聚力量。

坚持城市更新和乡村建设双发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品质乡村。由于规划时间不一致、资金投入不统一等问题,目前乡村和城市、同一乡村新旧区块之间发展差距均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全域一盘棋工作格局未形成。为此,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尤为重要。首先是思想融合。不是单纯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或者单一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是要坚持城乡并重,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推进,促进城乡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城市能品味到乡村的生活品质,在乡村能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其次是要素融合。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引导城市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经济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市的现代物流、电商、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在农村合理布局,让留在农村的人口安居乐业,并吸引更多城市人口到农村休闲居住,做到“进城”和“下乡”都能各得其所。

坚持幸福感和获得感双提升,打造文明祥和的幸福乡村。乡村没有城市发展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制约其发展的“空心化”“边缘化”问题明显,“未富先老”、“人走楼空”现象日渐凸显。如何同步抓好“兴村”与“富民”工作成为破题之解。构建经济发展、就业充分和收入增长联动机制,重点加大“零就业”家庭帮扶力度,及时跟进就业创业服务,统筹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留住人。搭建乡贤之家等平台,把一批有感情、有能力、有威望的乡贤凝聚起来,定期组织回乡座谈等活动,介绍乡村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发挥乡贤资源和信息优势,引导其将村资讯带出去,将资金、项目和人才带回来。擦亮当地的特色文化品牌,通过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扩大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用“文化+”开拓融合发展空间,创新旅游、电商、科技等手段,实现从传统的单一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让村庄留得住记忆,更记得住乡愁。

坚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双推进,打造共富共享的和合乡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政府投入为主、集体自筹为辅的模式难满足资金需求,农村发展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渠道较窄的问题,特别是产业单一的经济薄弱村,自身造血功能欠缺。为此,必须建立起政府主导、集体支撑、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长效机制,依靠集体经济的壮大和社会资本的力量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系统梳理现有的山海、农业、文化等优势,因地制宜整合并盘活闲置资源激发产业活力,坚持培育壮大各类主导型产业来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借助属地单位或帮扶单位的平台资源,积极与专业公司和设计团队对接,对乡村的建设用地、产业定位、村落风貌、人文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设计。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优势,依托投资信息平台,对外释放融资信号,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努力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蓝图。(浙江省三门县2021届选调生 海游街道上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杨海芬)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