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党建引领“菁啊妞”助农增收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市新平街道红旗社区庄子田村党支部采取“党建+产业+治理”模式,坚持石漠化治理与传统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旮旯劣地”转变为“产业宝地”,闯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菁啊妞”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党建引领,激活振兴人才“一江水”。坚持把“人才强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武器”,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以“求贤若渴”的态度回引常年在外做生意的优秀党员鲁春红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先后从党员队伍、后备人才和致富带头人中推选出7名优秀干部充实到党支部班子和小组干部队伍,以“头雁领飞”开启发展产业的“破冰之路”。放大“党建”集聚效应,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实现党建与产业振兴有效融合、互促共进。采取“1+N”模式建立党员“联户”制度,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置“党员先锋岗”,分片包干开展思想引导和宣传工作,让村民“创业心”热起来,“致富手”动起来,以“红色机制”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为庄子田村106户群众铺好“致富路”打下坚实基础。
抱团发展,驶入合作共赢“快车道”。结合产业发展需要,2021年7月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动员群众以土地流转方式入股合作社,让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民”,实现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制定出台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合作社将利润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分配,一部分按照社员占股比例进行分配,另一部分按照集体20%,现有人口30%,户籍人口50%的比例进行分红,让106户群众尝到甜头。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2022年5月合作社申请成立文山菁啊妞农业有限公司,打造“菁啊妞”品牌,让普普通通的仙人掌果穿上“时尚外衣”,让品牌为农产品赋能增值。目前,“菁啊妞”通过电商模式已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年累计销售800余吨,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让庄子田村迈上了“菁啊妞”助农增收的“快车道”。
迎难而上,鼓起群众增收“钱袋子”。针对“石旮旯”里难以发展产业的实际,在多次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决定将“不起眼”的仙人掌种植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四处学技术、找门路,钻研种植技术,让村内具有200多年“散种”历史的仙人掌产业实行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的石漠化治理理念,找准“政府要生态”与“老百姓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优选耐干旱、耐寒冷、抗污染、抗病虫害、生长较快的传统产业仙人掌作为石漠化治理树种,依山而“治”,顺“石”而为,把“地理劣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让“石头旮旯”披上“绿色衣装”,美了生态环境,鼓了群众腰包,呈现出了“石山增绿、群众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绿中”的画面。目前,庄子田村仙人掌实现了一年1片叶到一年3片叶的快速生长,亩产量大幅提升,叶厚果圆味甜,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喜好,从2021年底的700亩发展到现在的1400亩。
精建细管,实现村强民富“安居梦”。围绕“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村党支部采取集体出资、争取补助、党员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共筹集资金120万元,完成路灯安装88盏、监控猫眼安装36个,修复排污管网铺设及排污管道7.3公里、修建硬化产业道路12.8公里,让群众生活更舒适。利用闲置废旧水磨石、木桩、砖瓦等废旧“容器”,支砌花台,建造水渠,打造庭院,实现户户“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的“幸福农家庭院”。引导群众将旧木犁、旧风箱等老农具、老物件展示出来,用于上墙装饰、镶嵌于道路两旁,变“废”为“宝”,实现村庄处处有景,路路有色。为撕掉村庄“脏乱差”标签,村党支部建立“红黑榜”管理制度,构建“支部管全村,村民管党员,村规管村民”的村民自治体系,提升村民素质,润泽文明乡风。目前,庄子田村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把法治和德治融入乡村治理,开创一条村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治理新路子,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的文明乡风扑面而来。(云南省文山市委组织部 文九年)
